错过了房价和比特币,你还想错过这一次机会吗?
0| 前言
在之前的文章之中,着重理清了当下资金面改善的逻辑。
资金面的改善确保了资产定价的松弛程度,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宽松之下无熊市。但是要想推动市场真正进入牛市期,这就要求逻辑层面上具备支撑。
逻辑层面上的支撑又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宏观经济面的改善,至少继续恶化的基础不存在,一旦资产价格修复过程中这一点被密集披露的季报,半年报证伪,很容易形成又一轮的戴维斯双杀。
另一方面是需要现实利好要素的推动,毕竟风险偏好再高的资金最终也需要人来接盘,有逻辑的拉升是资金接盘的基础,否则纵然大资金再任性,最终也只能自己站岗。
经济面的改善可以和资金面相互印证,这在之前已经分析过。本文的目的是填上现实利好要素的大坑------科创板。
坦白来讲,科创板的推出速度超出了我原本的估计。原本预计今年中正式推出,没想到上交所和证监会加班加点,前后共四个月左右就准备妥当:
北京时间2019年3月2日凌晨,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易主席上任1号主席工作会议就确定了科创板的发行,从这一点上来看政治任务的味道十分浓厚。特别是在3000点关口徘徊不前的周末连夜发行,颇有点耐人寻味。
1
要理清科创板对市场的影响,首先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设立科创板?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有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早已凉透,撇开不谈),看起来对我国大中小型企业都有着对应的细分市场,再单独设立一个和创业板貌似性质相当的板块,实在有些鸡肋。
但事实上,我国一直实行的核准制IPO卡死了我国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
纵使创业板已经相较主板将连续两年净利润的门槛放松到了1000万,对科创企业来说这仍然是无法达到的天文数字,因为这些企业压根就没法盈利。
根据科创板的原则,其主要针对我国的尖端科技领域,例如生物医药,芯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等。
我国科技发展到现在,剩下的以上软肋领域都是人类文明最高科技的核心内容。而这些核心科技说到根本就是材料科学的应用。
譬如我国的发动机被限制在铼金属(高强度叶片),我国的商用芯片卡在制作硅晶圆的高纯度硅(99.999999999%)的研制。
这样一来必然涉及到的过程就是研发—试错—再研发的循环。这是真正有钱人才能玩的烧钱游戏。
西方工业国在这一点上经历了百年的工业积累和知识储备,可以尽可能少走弯路。我国作为平地起高楼的追赶者,面临的就是看不到尽头的天量研发费用。到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出来,或做出来就面临着被新科技取代的风险。
图像芯片巨头的英伟达一款Tesla P100的GPU(图像处理芯片)研发费用为20亿美元。我国研制药巨头恒瑞医药2018年的新药研发费用近27亿,同期利润40亿。
这还是对护城河极深的细分领域巨头来说,对于毫无技术储备的初创企业来说要想真正做到能够实现商业利润的难度可想而知。
没法实现利润就没法上市融资,信贷市场同样压根不敢拿坏账率开玩笑。没法像海思一样有靠山(华为)的科创企业只能寄希望于VC,然而VC又需要退出渠道,无法上市就没有退出渠道。
这样的恶性循环让科创企业根本拿不到研发资金,我国也就谈不上在高端技术领域进行追赶。
所以不要求盈利就能上市的条件才能真正服务于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然而这一点在现有的创业板基础上又无法完成。
且不说之前为了上市幸幸苦苦把利润累积起来,想尽办法把报表编到满足条件的创业板企业不服,突然放开的盈利要求就能让资本市场群魔乱舞,制度设计毁于一旦。
这样一来,没有盈利要求的单独监管的科创板的推出也就不再奇怪。
综上,科创板的设立既是时代的大势所趋,又是我国制度架构的必然妥协。
2
了解了科创板的设立背景,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科创板的推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利好因素。
科创板的逻辑在于两个方面:它讲了一个足够宏大的故事。它颠覆了资产定价的方式。
之前提到,科创板是现实需求和国家意志的重叠。就我所知上海市长应勇从去年11月开始全市调研科创企业不下三次,证监会更是周周吹风,精心呵护,恨不得手把手帮散户操作账户买入科创板概念股。即使比不上雄安"千年大计"的高度,百年大计四个字还是担当得起的。
另一方面,科创板代表着未来科技的方向,各类科技概念集于一身。诸如人工智能,国产芯片,万物互联等等名词对着散户扑面而来。彷佛科创板一开我们进就入了崭新的科技时代。
科技加上国家意志,这简直就是散户的春药。如此宏大的故事背景之下,大资金可以放手去做,根本不怕没有散户接盘。
从资产定价的角度来说,科创板真正满足了彼得林奇的所谓"选股一半是艺术"。因为科创板选股全凭想象力。
股票定价需要未来预期利润的折现,至少也得是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对于科创企业来说,预期利润看不见,现金流都在搞研发,传统的PE估值等等方式统统失效。
也就是说,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估值全凭概念和对未来的想象。企业故事讲的越好,概念越复杂,越能够得到更高的估值。
结合以上两个层面的逻辑,加之一开始在科创板的企业IPO数量凤毛麟角,科创板股票被爆炒几乎是一种必然。
科创板的高估值会立刻显得其他板块市场的估值极低,尤其是相关行业的科技类公司,资金会立刻进入抹平价格洼地。水涨船高之下,必然会引发资产重新定价的连锁反应,从而构造一轮牛市的基础逻辑。
目前唯一的担忧言论在于科创板的设立会对现存市场的资金分流从而造成股价下跌。
在科创板细则中要求个人投资者进入门槛为50万,目前全市场满足这一条件的账户数量仅为300万。并且以这个资金体量的风险偏好来说,并不会在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市场赌博。
另外目前市场并不缺少资金,春节过后短短几个交易日内资金量就突破1万亿,10倍场外配资立刻卷土重来,可以看出潜在的投资资金体量有多么夸张。宽松环境下担忧资金量不足,对目前位置来说实在没有必要。
3
如果说真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牛市,那么理清了逻辑之后,什么板块能够扮演这轮牛市的主角就渐渐浮出水面。
2007年的牛市蓝筹股和股改唱主角。
2015年的牛市互联网金融唱主角。
这都来自于彼时的经济背景和政策因素之下形成的牛市逻辑。
就目前来看,确定性最高的应当是券商和科技板块。
券商在牛市业绩改善是最直接的逻辑,毕竟日均开户数量是往常的三四倍。但是这次又和之前有所不同,大量扩充科创板数量的前提下, 券商今年的保荐费用会呈现几何式增长。
另一方面,科创板当前的细则当中为了限制上市价格,要求保荐券商强制参股IPO科创企业。这样一来券商直接成为了科创企业的参股方。
问题在于,券商在此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券商会尽可能的压低科创企业的IPO发行价格,上市以后爆炒的浮盈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又会直接影响券商业绩。这样一来,券商两头赚钱,无疑成为科创板设立的最大赢家。
这会比之前牛市炒券商的逻辑更加强硬,很可能形成券商的戴维斯双击,大大提升券商的估值水平。
对科技板块来讲,上一部分谈到价格洼地效应的影响,同类型企业估值水平会被市场打开。其次来讲,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全产业链也值得关注。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芯片研发制造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就会牵扯到光刻机行业,硅加工行业(硅晶圆),LED等等相关行业的预期提升。
当然这个逻辑延伸会十分宽泛,资金偏好也不得而知,并且逻辑并不够硬,因为一家公司并不能带来全产业链的业绩实质性提升。往往散户刚追进去就调整,最后两头打脸。
说这一点主要是想说明,科创板企业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点带面影响无数科技行业公司的整体预期和估值水平。这对本就是市场鲶鱼的科技板块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4
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为了把坑填上,一方面是为了帮自己理清逻辑。
所以这一切都是我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过去的经验让我承认我脑子比别人要笨些,我并不能做到一轮牛市从鱼头吃到鱼尾,券商炒完炒银行,银行炒完炒地产,地产炒完炒基建,基建炒完炒周期,周期炒完炒题材,最后买入两桶油涨停结束。这只有一众股神财经大V能做到,我并不行。
所以理清逻辑之后的埋伏,等到牛市真的来临时兑现,这对我来讲更加现实。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喝汤,不知不觉者买单,我只是不想做买单的人仅此而已。
如果你有幸看到这篇文章,那请千万不要卖房炒股十倍杠杆一把梭哈。
方向是正确的但很可能道路是曲折的,再度回调到2440甚至更低的可能性谁也说不准。成年人得为自己的资金负责,股票是零和博弈你来了我们就是对手盘,我必不可能为你负责。
面对过去几年暴涨的房价,上千倍回报的比特币,以及每一轮牛市的高点,我们都曾想过:要是我在XXX价格当时买进去就好了。
可是当新的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又真的能够抓住吗?
-------END-------
更多精彩财经内容与互动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经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