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人艺立地成佛:67年神魂犹在,流量明星难入庙门

文化娱乐

2019-03-01 21:25

人艺排练厅有一块匾,藏着它所有的神魂。


- 01 -

2019年1月29日凌晨5点,北京寒风凛冽。

王府井大街上排起一条百米长队,队伍中的人们捂着口罩,裹着羽绒服,不少人坐在自带的板凳上。

他们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买上人艺《茶馆》的话剧票。

《茶馆》从1958年3月29日首演至今,已经演出了700余场,但观众依然看不够。

而排长队的蝴蝶效应,源于达康书记在《人民的名义》中扇动了一下GDP的翅膀

2017年4月,55岁的吴刚凭借“达康书记”走红荧屏,微博粉丝在一个月内涨了110万,90后观众自制表情包为其演技点赞,成为粉圈独特风景。

2个月后,《茶馆》开售,吴刚饰演唐铁嘴。首都剧场售票中心前,有观众凌晨3点就来排队买票,12场演出的门票在6小时内全部卖光,原本680元的最高票价,出现了3000元的成交价。

6月12日首演那天,化妆间过道塞满花篮。

花篮是粉丝特别定制,上面不仅有绿色的“GDP”,还有用康乃馨拼出的大字“吴刚”。

5个月后,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中,27岁的人艺演员蓝盈莹因表演《最爱》成为节目演技担当。

沈腾赞其“高级”,顾长卫留言“最爱”。

接受南都专访时,蓝盈莹坦言,因为害怕给人艺丢脸,拒绝了节目组4次。

这一年,国产影视剧荧屏上出现多部“演技派”作品,迎来无数粉丝蜂拥。人艺也成为媒体聚光灯焦点。

《茶馆》之后,话剧《窝头会馆》开创观众排队19个小时抢票的记录,胡同挤了上千人,还有人带来了床具。

官网上一度出现2万人在线抢票的盛况,有观众评价,买人艺的票比抢春运还难。

苛刻的豆瓣用户也不再吝惜溢美之词,他们用“中国演员最高演技代表”形容人艺。

知乎网友则划出下限:北京人艺四个字基本可以保证演技


- 02 -

人艺迎来久违的热闹,位于史家胡同20号的人艺大院也成为景点。

人艺大院位于胡同深处,一所平常的三进大四合院,院内种了多棵海棠树,墙面布满爬山虎。

只有灰白的砖墙记录着岁月痕迹,意欲倾吐67年的时代变迁。

1952年6月12日晚,院子里摆放数张条桌、木椅,副市长吴晗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院成立,以建立起新中国的剧场艺术。

老舍是御用编剧。一年前,他的话剧《龙须沟》在京城连演55场,他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参与演出的剧团演员随即搭成人艺班子,“人民艺术家”成为他们的集体信仰。

为排演《龙须沟》,导演焦菊隐下令:全剧组去龙须沟体验2个月,每一个演员无论角色大小,都要写出自传。

负责舞台效果的女演员要去天桥围观壮汉打铁;龙套跟着卖梨老人做了半个月买卖,演出时灯光都打不到;于是之、叶子等人为贴合角色表演,用哑嗓连演了几十场戏,以致声带受损。

人艺因《龙须沟》一战成名,成为国内剧场艺术的先锋。

北京民间很快流传出“看老北京的戏,就要去人艺”的说法。

1954年,人艺将《雷雨》首次送上话剧舞台。一出场便轰动京城,《雷雨》也成为话剧院考验演员实力必须要过的一道门槛。

时光沉浮间,龙套跑成了艺术家,四合院里载满艺术韵味。

排练厅“戏比天大”的四字牌匾成为这座宫殿最高贵的灵魂。

《雷雨》经历数次旧貌换新颜,有观众在知乎上分享,扮演小少爷的演员,每场会在侧台跑到满身是汗再上台,因为出场剧情刚打完网球回来。

为扮演老迈的京剧演员,有演员练嗓2个月,舞台上一板一眼的唱腔,一招一式的身段收到京剧从业者的点赞。

因为创作人物忘乎所以,老艺术家田冲被热心的路人怀疑闹自杀。

而在这座大院里,每个人都是演员。

食堂里的大妈登上舞台,给她们一把扇子,自然能扭起秧歌。

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在大院里长大,因为晚上有演出,他们从小就得养成习惯:下午3点后不准哭。

观众打趣人艺演员做派,“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北京人艺的”。

因为白天在胡同逛菜市场遇上的大妈,晚上就可能是人艺舞台上的主咖。


- 03 -

1993年,英达回国执导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从主演到龙套,剧组成了人艺俱乐部。

父亲英若诚一身花衣客串《我爱我家》,留下老顽童最后的荧幕背影。

观众习惯了演员每一场的登场、落幕流程,很难注意舞台背后早已换了人间。

2007年人艺55周年庆,老艺术家蓝天野感慨,15年前还有92个元老,现在老演员剩下10多人。

这一汪江湖,也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刻。

吴刚回忆,看先生们演戏,眼睛都不敢眨,生怕漏了什么。

2005年排演《白鹿原》,演员们前往西安体验生活,不约而同捡回农民不用的农具,架子车、铁锨等,将其用在舞台上,自带陕北味道。

濮存昕害怕体验不够深,每天坚持在农家门前大树下坐一会儿,找状态。因自觉副院长管理不称职,惩罚自己每年要在剧院演100场戏。

他说,“父亲是剧院的老人,咱们小辈儿不能丢脸”。

2009年重排《龙须沟》时,曾经的程疯子——于是之已经82岁,杨立新接任新的程疯子。

此时的龙须沟早已不复从前,杨立新多次走访南城、前门大街、龙须沟后写下《“龙须沟”并不遥远》,详述从元朝至今的龙须沟变迁史。

有人在博文下留言,不看名字还以为是地理学家。

观众觉得,人艺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2012年6月,人艺走过60岁,22岁的蓝盈莹考入人艺。

参与首个剧目《甲子园》彩排时,她看着90岁的朱玲推着轮椅,82岁的朱旭拄着拐杖上场,眼神里光芒四射。

此后两年,她没有接任何戏,一心扎在话剧里。

而人艺院外,“流量”成了艺术圈的新名词。

明星的微博流量数据不断刷新亿级记录。人艺微博每年发文5、6条,夹杂讣闻,言辞间掩饰着与时代脱轨的落寞。

去年年底,65岁的濮存昕久违现身,鬓角花白。他坦言,自己有话剧一个“庙门”就够了。

在他身后,人艺已经涌现出一批青年演员,官网上亮相的60多位演员,45岁以下的演员占据大多数。

很多年前,有前辈和他说,好剧院要出人、出戏、出精品。

前辈头上有块匾,匾上有四个字:戏比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