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属向家乡无偿捐赠画作141幅,这位桐乡籍艺术家你可认识?
2019-03-02 10: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颜明芬
“1987年,我在乌镇中学就读美术班,高二下半学期,新来了一位我当时看来年纪很大的美术老师——满头白发,身材不高,走起路来慢吞吞的——他就是我非常尊敬的、至今仍深深怀念的商守箴老师。”这是桐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荣华在恩师商守箴逝世十周年时写下的纪念文字。
人生短艺术长。2月21日,桐乡市博物馆馆长张新根一行将商守箴珍贵画作141幅从上海运抵桐乡,将商老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故土延续。
商守箴
商守箴,字幼昌(1923-2006),桐乡人,1947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颜文樑、张眉荪等。曾为上海虹桥中学美术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民革香山画会会员,上海市水彩画研究会会员,上海市露香园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
遗珍归家
“2018年7、8月份,商老的侄女吴大红联系到我,表达了家属希望向桐乡捐赠商老画作的意愿。”桐乡市漫画家协会主席朱荣耀告诉风雅君。
“朱荣耀跟我讲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说这是一件好事,请他马上帮忙联系商老家属,尽快去拜访一下,当面听听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张新根说,博物馆新馆建成后,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加大了对桐乡籍书画名家作品的征集、保护和传播力度,先后接收了许多书画名家捐赠的作品,“桐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博物馆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的艺术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用前辈们的艺术成就去启发和激励更多后来人。”
2月21日,张新根一行5人专程赴沪与商守箴家属会商捐赠细节,准备听听他们对捐赠一事的具体要求。“我们没有任何要求,你们今天就拿去吧!桐乡是他出生的地方,我想阿拉还是回到自噶桐乡去。”随行人员拍下的这段小视频,是现年94岁的商守箴夫人带着上海口音的表态。
非常意外!这是同行的每一个人都没预想到的结果。“初次碰面,无偿捐赠,连草签协议都没来得及准备,打了个白条就把人家毕生心血带走了。”张新根说,“在老太太的一席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品格、家风、信任,以及商老一家人对故乡桐乡深深的爱。”叶落归根,商老的心愿达成了。
商守箴的水彩画作品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极具影响力,画风朴素,崇尚写实,多为表现上海的风土人情之作,是当年社会民俗的现场实录,其作品是人们欣赏、学习和研究水彩画艺术的宝贵财富。“这次的捐赠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朱荣耀如是说。
谈到与商老有关的人和事,张新根觉得,作为馆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褒奖就是得到藏家、文化大家的垂青和捐赠。“做文化工作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有时会被它深深感染。这些文化大家身上的高尚品格,着实令人动容。”他说,我们将秉持一份有温度的责任和担当,把捐赠的后期工作做好。
据悉,桐乡市博物馆将及时对这批作品进行整理登记并制作画册,预计于今年10月份进行展出。
心怀桑梓
2006年,《商守箴水彩画集》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序言中,他这样写道:“水彩给了我无限的快乐和情趣,它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幅画如一篇日记,它记载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引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商守箴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上世纪80年代末,从上海虹桥中学退休后,他来到了乌镇中学从教,李荣华便是在此时遇到了这位恩师。“每到上课,先生就满口上海话‘侬画得好咯’,言语间常给我们以鼓励。”商老居乌镇约一年有余,但由于种种原因只给他们班上了一个学期的课。
《梧桐树》,1963年商守箴所绘
故乡是生命的源头、情感的皈依,更是背井离乡游子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据李荣华回忆,商老后来又来了几次桐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绘画素材,从桐乡返沪后,先生以家乡的鸭棚、草鞋、杭白菊、农家厨房、古镇小巷等为题材的水彩画作品频频发表于《新民晚报》《文汇报》《水彩》等报刊杂志上。其作品画面酣畅淋漓、笔笔生情,无不透露出他对故乡风物的挚爱。
“在我的印象中,商老为人低调,但他对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上世纪80年代末,因在乌镇中学从事素描教学,朱荣耀与商守箴结识了,“当时除了日常教学,商老便会背上画板、拿上画笔,去看看家乡的一草一木,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这样孜孜不倦的艺术创作让朱荣耀倍受激励,“我想用‘德艺双馨’形容商老,再合适不过了。”
商老逝世十周年时,李荣华著文纪念守箴先生,文章的题目是《抱璞守真 不吝箴言》,此八字是作为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商守箴先生从艺、为人的真实写照。
于商守箴而言,最长情的执着,是回家。当前,桐乡正大力提倡“我自爱桐乡”的朴素情怀,这与商守箴体现的情感、品格、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商老在弥留之际将1989年写生于乌镇西栅双桥的一幅水彩画作品捐赠给了桐乡市档案馆,作为该馆的永久藏品,再到如今141幅画作如愿归乡,真可谓拳拳赤子心, 浓浓桑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