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致敬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焊接工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电焊工李万君实现动车组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钳工夏立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天文装置,检修工王进在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地质队工程师朱恒银发明的深度钻探技术颠覆传统,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保持25年核燃料操作零失误,工人陈行行以极致的精准向技艺极限冲击,维修工王树军突破进口生产线技术封锁,试油工谭文波发明石油试采新装置,文物修复师李云鹤独创技法修复敦煌壁画。
10位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他们的精湛技艺与创造本领令人叹为观止,但更令人动容并深受鼓舞的是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他们坚守与忠诚的给社会注入一股清流,他们的踏实与创新把握着时代的机遇,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激发人们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回顾国家制造、创造与建造成就时,向大国工匠致敬。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转向高质发展的道路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人队伍是时代的要求,大国工匠们无疑是其中的一股坚强力量。他们胸怀理想、破茧成蝶,靠的就是一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自己的工作,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他们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进程中勇于突破、探索创新,从学徒工人成长为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
将目光从颁奖典礼转移到我们的身边,“工匠精神”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普通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同样能成就人生的精彩,同样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颁奖典礼上对10位年度人物的表彰不仅是讲述这几个人个体的故事,它更是一面镜子和一声叮咛。它既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还有更多的平凡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要忽视他们的默默奉献和苦苦耕耘,又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初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事业中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一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震撼人心、动人心弦。但是在致敬楷模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身;别仅仅让致敬停留在此时此刻,更要将“工匠精神”铭记心中,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工匠精神”早已成为社会热词,成为社会的价值标杆,将其真正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让其真正扎根在我们的精神价值和理想信念中,才是我们真正期待与呼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