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贸易额超千亿美元,14倍速度增持人民币,百万吨大豆运抵中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俄贸易额达92亿美元,增长10.8%,而2018年更是中俄经贸合作名副其实的成果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增幅达到27.1%。
目前俄罗斯正在由高度依赖石油向综合产业转型过程,由于拥有广袤土地和较少人口,农业已成为一大优势产业,而俄农民也收益丰厚,俄罗斯渔业也因此蓬勃发展。据俄经济与生活网站近日报道,主要出口产品是鱼类、肉类,海产品、蜂蜜、植物油、小麦、大豆和巧克力为主。
事实上,俄罗斯农业部长德米特里•帕特鲁舍夫早在去年11月参加上海首届国际进口展览会期间曾表示,俄罗斯拥有增加各种产品供应的巨大潜力,俄罗斯农民有意成倍扩大大豆、谷物、面粉、糖以及油脂产品出口量,比如,目前俄罗斯葡萄酒就越来越有竞争力。
分析师称,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对俄罗斯能源及农产品等商品的采购,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也正在由单一的石油出口型经济向农业、食品加工等综合产业转型,而农业已成为俄罗斯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目前,农业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我们注意到,自2018年以来,俄罗斯的农产品外汇收入已经达到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创汇的约25%。
同时,俄农业部还提议中国在俄境内投资建立大豆联合生产企业。基于此,俄罗斯经济近年也正在吸引中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参与农业领域,我们注意到,俄罗斯的大豆种植区主要就集中在俄远东地区,而且都是优质大豆。
对此,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近日表示,俄罗斯产的大豆尽管蛋白质含量低于巴西大豆,因此价格便宜,但是它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因此在中国它尤其受欢迎,它能用于食品工业,而不是用作牲口的饲料生产。
紧接着,俄农业部还提议中国在俄境内投资建立大豆联合生产企业,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俄远东吸引投资和出口支持署投资经理就曾表示,俄希望在远东地区联合发展农业,我们愿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新的农业投资项目,并十分希望中国相关从事农业的企业或资金到该地区来投资农产品加工,大豆种植等食品生产。
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上周报道称,从俄罗斯到中国的大豆出口在2018年翻了一番,总计达100万吨,其中,由俄远东驶出的满载着俄罗斯产的中国大豆也从2018年10月底开始就陆续抵达中国,我们注意到,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俄罗斯种植的优质大豆大批量回运国内。
与此同时,俄罗斯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也从3年前的不到5%增长到了15%,另据俄央行在1月初公布的报告显示,在俄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中,人民币储备所占的份额突然增长了14倍,增持速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相对渐进式的加持人民币资产的步伐,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7月,俄央行一年内将国际储备中的美元份额减至21.9%,同时将人民币的份额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1%增至14.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