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蔚:《绿皮书》的奥斯卡加冕与阿里影业国际化的“加法”
撰文
EW AR|金晶 Jocelyn Jin
导读
因为联合出品的《绿皮书》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阿里影业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阿里影业此番受关注,一是在“中国元素”大放光彩的本届奥斯卡上其中国资本的背景,二是在正被流媒体冲击的电影业,阿里影业的互联网出身。
而这两项,也正是阿里影业近年国际化布局中给好莱坞最为直观的标签。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影视公司,阿里影业自成立之初即确立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专门在美国成立海外分部。可以看到,近年来,阿里影业在国际化布局中选片范围更加多样化,不仅参与到诸如《碟中谍》系列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对于在艺术和技术上大胆创新的口碑佳作也加大了关注,其立足中国市场和互联网影视的优势也成为了其重要的筹码。
通过多年的探索,阿里影业已经形成了一套选片的方法论。常驻海外的阿里影业总裁张蔚在回顾《绿皮书》投资时表示,《绿皮书》完全符合阿里影业内部总结的“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 选片标准的作品,而这样的好故事正是后续发挥阿里资源优势做加法的基础。
如今,“载誉归来”的《绿皮书》将于3月1日登陆国内院线,也创下了本次颁奖季最快与国内观众见面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纪录。在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后的当晚,阿里影业为《绿皮书》在京举办了首映礼,马云、于冬、柳传志等出席为影片站台。影片的引进和宣发时间严丝合缝,与奥斯卡“神同步”,看似“押宝”的背后,是阿里影业的精心运作。
面对此前尚未此类题材在国内上映的先例,张蔚表示,“我们希望做新的东西,我们作为一家有互联网基因背景的公司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我们才觉得对这个行业有加分和做贡献的地方。”
不管票房成绩如何,这对于对于在践行Happiness这一长期战略的阿里巴巴来说,离好莱坞又近了一步。
正如三刷《绿皮书》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希望阿里影业不仅要继续引进这样的影片,还要总结,慢慢多拍这样的片子”。可见,阿里影业也不会仅仅满足于成为海外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背靠强大的内需市场,在“走出去引进来”之间,阿里影业能作为的空间也将更大。
❶
投资与发行《绿皮书》:不纯从商业角度出发
阿里影业与《绿皮书》的结缘,与其长期合作方安培林娱乐公司关系匪浅。早在2016年10月,阿里影业通过战略投资成为安培林影业的股东,双方达成协议将在投资、联合制作、衍生品合作,及宣传发行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绿皮书》导演彼得·法雷利(Peter Farrelly)曾透露,资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助力影片发行的“贵人”,影片的美国出品方参与者影片公司和梦工厂影片公司,都是斯皮尔伯格参与创立的安培林娱乐公司的股东。作为长期合作方的阿里影业,也就顺利搭上这趟快车,成为了影片的第三出品方。
张蔚在回顾投资《绿皮书》过程中多次提到了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已经成为其国际化布局的关键词,“阿里是讲文化价值观的地方,这种关注小人物,非常普适的想法和正能量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在这种文化价值观背景下我们会选这种片子,而不是纯从商业角度看这个内容。”
而在投资以后又能迅速锁定国内档期,也离不开阿里影业的运作。据张蔚透露,早在2018年7月,阿里影业就做出了参投影片的决定,并将该影片推荐给了华夏电影,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决定引入该片,“我们看完了片一个晚上就决定了这件事,彼此之间配合默契和信任非常重要,关键是三观很配,都是在一个文化价值观下想这个事情,没有人跳出来说虽然故事很好,但是没有很大的卖相,票房不是很高吧,大家都说故事太好了,我们应该做。”
事实上,关于票房的担忧不无道理。《绿皮书》的故事改编自牙买加裔美国钢琴家唐·谢利(DonShirley)和其雇佣的司机兼保镖托尼·立普(Tony Lip)的真实事件。电影中,钢琴家和司机凭借着绿皮书的指引,开车前往美国南部巡演,在旅途中产生了跨越种族和阶级的真挚友情。
“绿皮书”的全称是“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在美国种族隔离时代里,许多场所拒绝接待黑人游客,而“绿皮书”列出了接待非裔美国人的服务和住宿地,是当时非洲裔美国人的旅行指南。
作为一部没有大明星、大制作,甚至题材所涉及的种族话题都与内地观众稍显隔阂的影片,似乎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卖相”。
但影片背后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的传达是阿里影业更为看重的。张蔚认为,《绿皮书》是一部口碑作品,好的电影是有延续力的,电影自去年11月份在美国上映,至今仍放映中,周期长达三个多月。影片包容性很强,是很接地气的片子,任何人看完都能感受到温暖,都能找到共鸣。所以,阿里影业希望这个电影在中国得到观众的认可,能够坚持的放下去。
而据IMDB数据显示,《绿皮书》的投资成本为2300万美元,截止上周日,该片全球票房达到1.44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6969万美元,海外票房累计7440万美元。显然,不管国内上映成绩如何,该片的成本都已经轻松收回。
在张蔚看来,阿里影业引进《绿皮书》这样的电影,也是希望为国际电影人更好的建立一条通路,能够衔接到更多的中国观众。在国内观众审美和阅历各方面越来越多元化的背景下,好莱坞对国内观众的吸引也不再局限于视觉层面,而是慢慢回归到真正让心灵有共鸣的内容上。对新题材的不断尝试,证明并非某一特定类型才能在中国市场成功,这会让海外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观众的多元品位,对海外合作来说也是加分项。
❷
国际探索的角色与定位:
立足国内市场,既做桥梁也做好故事的生产者
可见,阿里影业能投中《绿皮书》绝非偶然,早在成立之初,阿里影业就一直将全球化视为战略版块中的重要一环,在创立初期就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外办公室。
在国际化、全球化理念的引导下,阿里影业2015年首次参与国际投资即与电影制作发行巨头派拉蒙牵手,联合出品了《碟中谍5》,并于2016年10月战略投资安培林影业。
在张蔚看来,与安培林的合作,就像是“谈恋爱”的过程,在经历了深入的交流、认识和理解之后,三观的匹配和文化价值观的互相认同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
在投资安培林影业之后,阿里影业与其合作的首部作品《一条狗的使命》即成为票房黑马,在《生化危机》《金刚狼3》《乐高蝙蝠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之下的3月档,成功实现票房与排片的逆袭;次年双方合作的《头号玩家》亦是口碑票房双佳的优质之作。
谈及未来的海外发展规划,张蔚透露,阿里影业现阶段的定位还是做好海外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作为他们的桥梁,帮助其在中国更好的发展。
回顾过去,也有很多海外资本进入到好莱坞,比如欧洲的资本,日本的资本,印度的资本,阿拉伯的资本,这些资本进入的时候都希望能在好莱坞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往往无功而返。
张蔚认为,中国有非常强大内需的市场,所以阿里影业进入好莱坞的目的和期望和其他市场是有所不同的。目前,阿里影业的主阵地还是在国内市场,希望帮助好莱坞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在中国发展。
同时,她表示在阿里影业的国际探索中,联合出品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更深一步的是希望在内容的研发制作上共同探讨,“希望能够做出真正的所谓的全球化的合拍片出来,真正体现当下的社会。”
她以即将上映的《一条狗的使命2》举例,这部由阿里影业与安培林合作续集作品将在今年与观众见面。影片中,特别加入了华人面孔刘宪华。在不久前的美国试映会上,刘宪华的表演得到了美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张蔚表示,双方就剧本进行了持续地打磨,不想硬塞进中国元素,而是希望与故事达成有机的结合。
“阿里影业作为一家电影公司肯定要制作内容”,除却对自身内容生产能力的持续打磨之外,还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形成有力的资源优势互换,跟合作伙伴共同进步。同时,“留下空间让他们发展,让他们盈利,让他们得到成长。”
如果说好的故事是一,那么阿里平台的数据和资源则是可以让好的内容实现更好商业变现的零。张蔚认为,《绿皮书》的剧本也是研发了很多年,电影行业是要磨出来的,要有十年二十年的决心好好打磨剧本,把故事讲好。“我们有很多零,最重要的是一,就是故事,没有好的故事光看到零,完全以商业目的做是不行的,所以要先把一讲好,当有一的时候,阿里巨大的商业平台可以加很多零。”
❸
中国的“好莱坞”梦
互联网电影公司全盘介入,深入好莱坞腹地
此次《绿皮书》揽获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原创剧本三项大奖,也让阿里影业成为全球首家联合出品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视互联网公司。
除此之外,本届奥斯卡的其他“中国元素”也备受瞩目:由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迪士尼电影公司发行的《包宝宝》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华裔导演金国威的《徒手攀岩》则拿下了最佳纪录长片。而完美世界影视与环球影业的片单合作影片《黑色党徒》《登月第一人》,分别摘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视觉效果。
“中国力量”的集中亮相,其背后是中国公司长期的嗤伏与耕耘。
中国资本的好莱坞进击之路可以追溯到2011年,并在2012年至2016年间达至一个高潮。
当时,新原野娱乐传媒公司成为科幻大片《云图》的投资方,在国内引发热议,影片主演之一的周迅也受到关注。随即到来的2012年,乐视影业以800万美元投资了《敢死队2》,如法炮制地在影片中加入了余男;2013年,华谊兄弟投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狂怒》,并参与了全球票房分账;此后的《变形金刚4》《终结者5》《钢铁侠3》等作品中都有一定的中国资本介入。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由传统公司领头,中国公司“高调”地从源头切入,力图通过收购、大额投资等来建立自己的“地盘”,实现在好莱坞的立足。不过,影片的内容与投资质量整体上却并不高,伴之“中国面孔”和“中国元素”的滥用,并不能形成一个长期良性的发展机制。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这一通道的机会逐渐消退。
近几年来,取代了过去5年来的疯狂投资热潮,以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万达影视、华人文化、完美世界为代表的公司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海外发展规划,转而以一种更加冷静和平等的方式深入好莱坞的腹地。
单项目投资往往意味着过高的投资风险,在这个“前车之鉴”下,偏内容制作导向的完美世界影视,在2016年与环球影业建立起了长达5年、总计5亿美元,包含50部影片的片单合作,以分散投资风险。
万达影视旗下的传奇影业则与环球影业、华纳兄弟等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万达在中国本土的运作实力,去年传奇影业出品的《环太平洋2》和《狂暴巨兽》北美票房与海外票房比甚至达到了约2:8的水平,多数票房均为国内市场贡献。
华人文化擅长通过投资加运营的方式将各个市场中最优势的资源聚集起来,再将对方的成功经验嫁接到中国市场,目标还在于打造源自于中国的优质内容产品。去年上映的《巨齿鲨》,是少有能兼顾到海内外两个市场的合作作品。
而以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影公司,则以一种深入产业链后端的方式,介入到整个产业的运营中来。从宣发合作到投资出品,再到参与合拍,出身基因决定了它们的行事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国际探索背后剑指好莱坞的野心和决心确是相同的。
去年,腾讯影业用参投合作、中国地区推广的角色参与到超级英雄电影《毒液》中;而此前在《魔兽》《神奇女侠》《头号玩家》等项目中,腾讯亦在国内发行方面充当着一定的角色,这些作品的共性是都带有游戏、漫画等属性,高度贴合年轻观众也成为腾讯影业国际合作的重要特色之一。
背靠阿里系资源的阿里影业,则在选片上更加大胆,不仅局限于商业大片,还对在类型和艺术手法上有突破的电影更加青睐,参与方式也是更加创新。早在2015年就直接参与到好莱坞IP电影《碟中谍5》的国际投资中,并以淘票票、阿里鱼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成为众多海外电影公司在宣发和衍生开发上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7年,阿里影业与安培林娱乐合作《一条狗的使命》,通过淘宝天猫大数据对萌宠用户的精准营销,以及创意宣发方式,最终让该影片在国内斩获超6亿票房,超出在美本土票房。2018年与派拉蒙合作《碟中谍6》,旗下一站式宣发平台灯塔首次应用于好莱坞大片,把好莱坞电影与淘宝、天猫资源重复打通,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当年底,通过创意十足的互联网宣传方式,成为口碑佳作《网络谜踪》的首席线上营销平台。2019年,阿里影业还成为了卡梅隆编剧的科幻巨制《阿丽塔》的首席线上营销平台,通过钢铁城社区运营的方式,为影片带来了170多万的想看数,破外片映前想看记录。
据悉,除3月1日上映的《绿皮书》外,今年5月17日,阿里影业与安培林娱乐再度合作的《一条狗的使命2》将于美国上映。与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和美国胜图娱乐公司共同出品的好莱坞动画片《丑娃娃》,预计将于今年初夏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