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文同种”到“华夷之辨”,中超需要怎样的归化球员?
3月1日晚,新赛季中超联赛就将拉开大幕。
但就在前一天,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超各俱乐部却突然接到了中国足协关于“联赛前2轮不能安排归化球员出场”的通知。
这意味着北京中赫国安新近引进的归化球员侯永永、李可都无法在3月1日球队客战武汉卓尔的比赛中亮相。
那么,既然归化的口子已开,足协为何还要欲盖弥彰,不让他们上场呢?
突如其来,“归化”成为了中超新赛季热词。在2019赛季,如果各种注册手续顺利,或许会有近十名原外籍球员获得中国国籍。这几名球员,在中超赛季的初期表现,肯定会成为新赛季的大看点。
说是突如其来,其实从积极运作归化球员的俱乐部角度看,并不算太突然。
宏观说法是足协响应国务院46号文,在“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背景下,把握住行业大背景,然后操作成功。
以最早入手的北京国安俱乐部为例,侯永永和李可(延纳里斯)入籍中国的手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繁琐。相关操作,在国家移民管理局官方的网站上,就能找到具体流程指引。
归化足球运动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原因很简单,目标也很清晰:就是因为中国足球人才缺乏,选材池实在太过狭小,不得不想尽办法去扩大选材范围。
上海申花加蓬归化球员钱杰给。
目前的归化,北京国安这两位,乃至上海申花的钱杰给、广州恒大的罗伯特·肖、布朗宁,严格意义上更应该是“回归”,因为这些球员多少还有些华裔血脉。
中国足球的归化大计,下一个阶段才更有挑战性:上海上港的巴西前锋埃尔克森、重庆的巴西前锋费尔南多,都曾有归化“绯闻”,一旦达到国际足联相关要求,例如居住达5年,都可能成为下一批归化球员。
但上港集团的董事长,明确表态不赞成归化球员——“不要想去走太多的捷径”。这是明确的俱乐部经营思路,也是一种着眼长远的足球理念。
只是处在不同的位置,面对的是不同的压力。归化现象,在这一两年蔚然成风,不仅仅是各俱乐部从自身经营角度、受迫于国内人才严重匮乏,才采取归化手段,如果没有管理机构的默许支持,乃至明确推动,不可能如此迅疾地普遍铺开。
恒大归化球员布朗宁。
是否接受归化,更是一种足球文化理念认知问题。当埃尔克森、“小摩托”们也被归化,成为具备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资格的球员,问题会变得更复杂。
现阶段的归化,多少还能用“同文同种”描述,下一阶段,会不会出现“华夷之辨”的足球版?
中国足球青训的彻底失败、国足竞技成绩的压力,是归化成风的根本原因。除非中国足球的青训真能踏实到位、足球的青少年普及能达到相对健康水平,归化抑或其他短期手段,还会不断出现。
而围绕归化球员的另一种解读,是不论中超俱乐部,还是中国国家队,能通过这种临时“捷径”,节省许多时间成本。
毕竟这些球员的青训长成,都是在更发达的欧美足球环境中,如今能为我所用,十年树人的成本,消弭于无形。
但实际上,这种归化球员的成本,或许一点都不低。
罗伯特·肖被租借至中甲上海申鑫。
北京国安、广州恒大和上海申花的几名归化球员,在新赛季会遇到和外援新加盟时一样的问题:对于中国足球环境,他们都需要足够的适应时间。
他们的能力,应该比本土同龄球员要强,但差距不会太大。如果真的足够高,他们会在欧美职业足球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归化球员最开始的引入,转会费等不会太高,可是要让他们适应中超、并且达到中国国家队的要求,可能还不比已经有过中超效力经历的一些外援。
这些归化,是否有过通盘考虑,管理者不言,执行者不问。足球的归化,虽然不是病急乱投医,但也能在这个春天感觉到足球管理者压力之大。
但只靠这第一批的几位归化球员,对国足实力继续衰退,怕是难解燃眉之急。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估计未来归化的道路,还会更加宏大。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