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欢乐南极厨》:一碗冷饭
日剧引以为傲的“美食番”类型的式微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孤独的美食家”井之头五郎还在坚持不懈地吃,很少有新的美食番冒头。
尽管日本各大电视台不断靠加入新的人设和剧情来构建美食场景,甚至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田中圭主演的《不伦食堂》就是食、色、食色兼有,话题性是有点,但电视剧本身并不成功;再比如说高畑充希演铁面女吃东西的《忘却的幸子》,场景构建和美食治愈的因果关系构建都成立,但观众就是不吃这一套;黑道大哥驻家做饭的《饭侠》,退休之后在小酒馆里一面吃一面产生武士幻想的《野武士的美食》,只表现做饭镜头没有吃饭镜头的《只要有北斋和饭》……人设花样繁多、推陈出新,剧情大胆破戒,却无一例外地无法成为现象级作品。这个类型大势已去。
坚持在美食番创作第一线的东京电视台,在美食番的寒武纪里推出了以南极为背景的《欢乐南极厨》(又译《欢乐南极料理人》),题材也冷,南极也冷,只有饭是热乎的,但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唱上一曲《凉凉》。
《欢乐南极厨》改编自同名系列散文小说,作者西村淳本人就是海上保安厅的队员,被派遣到南极给科考队做饭。2009年,散文小说系列的第一部《欢乐餐桌》被改编成电影《南极料理人》上映。
电影主演是中国观众和日本观众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演员堺雅人,整部电影里,堺雅人饰演的海上保安厅队员西村淳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厨房里做饭,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各种菜系的饭菜,再不就是和其他队员一起吃饭。
饮食成了枯燥单调到令人发疯的南极科考生活中欲望之光、生命之火——当然,支撑队员的还有远在日本的家人们。
电影大获成功,先后获得第五十届日本电影导演新人奖提名,2009年度新藤兼人奖金奖作品、第29届藤本奖新人奖获奖作品。
《南极料理人》中导演拍摄主角的手法很像李安导演作品《饮食男女》中那个经典的开场,刀工、调味、摆盘、捏饭团……菜和手艺交相呼应,虽说日本料理在制作手法上不如中餐这样富有表演性,可终究能够体现出料理人对待自己职业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画面很安静,但看着并不觉得枯燥。
电影《南极料理人》料理镜头
做饭两小时,吃饭二十分钟的情况实属日常,以料理人为主角的作品,要么体现主人公对这个职业的体会或热爱,要么突出它高超的技术,电影版《南极料理人》胜就胜在它没有用语言来描绘人物,就让人物安静地待在厨房里做饭,不断重复手上的动作,一个一个地捏饭团,过程不可谓不枯燥,但主人公还是笑着被科考队员用自行车载着在南极冰川上广播午餐内容,这个角色对于职业的爱、对食物的爱、对同僚的关怀和本身的生趣油然而生,无需旁人歌颂,观众自会明白。
到了东京电视台的深夜电视剧版本《欢乐南极厨》,重点则从“美食番”变成了“深夜档”,美食的部分只用一首歌的时间,深夜档部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部分,主角没有得到凸显,仿佛他只负责在电视剧里唱首歌做个饭。
日本好看的美食番细分起来也很多,大体也就只有两种,一种以食物为主题,表现食物与人的关系,典型的是《深夜食堂》,作为热源出现的食物不过是提示观众剧中人情关系的温度;另一种以处理食物的人为主体,要么集中在食客身上,比如《孤独的美食家》、《忘却的幸子》,要么集中在做饭的人身上,比如《饭侠》和《南极料理人》,如何处理食物、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从这种选择中提炼出怎样的思想,其实是给美食番增色的部分。
从这个角度看,《欢乐南极厨》更像是加入了做饭情节的无聊科考队员如何在精神崩溃边缘拯救自己的记录,食物和人都不是主体,内容乏善可陈。
为了创新,日本美食番太过于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特定人群身上,广告公司的加班男、南极科考队员、失恋铁面女、习惯性出轨的男社员……他们的故事无需美食来佐证温度,处理食物的过程和方式也和人情观念的转变无关,食物、处理食物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出现,孤零零的,像一碗冷饭,也就难怪新出道美食番大多都不好看。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