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届奥斯卡:在主流与非主流之间
策划人语:
于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揭晓了获奖结果。最佳影片奖由喜剧片《绿皮书》夺得,该片还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奖。阿方索·卡隆导演的《罗马》则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外语片三个奖项。《波西米亚狂想曲》包揽了剪辑类的两个奖项和最佳音效奖,《黑豹》拿下三项奖项,打破了超级英雄电影在奥斯卡上的纪录。拉米·马利克因在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表现获得最佳男主角,奥利维娅·科尔曼因在历史剧《宠儿》中的表现获得最佳女主角 。此外,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包宝宝》获得最佳动画短片。
《绿皮书》:跨越种族与阶级的友谊故事
最佳影片由《绿皮书》斩获,该片也收获了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男配角奖。
电影《绿皮书》的片名,灵感源于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这本书于上世纪60年代出版,当时美国南部城市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书里标注了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等。而电影里的两位主角也随着绿皮书所标识的路线展开旅途。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爵士钢琴家黑人唐的司机。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巡演路上两人展开一段跨越种族与阶级的友谊故事。
在题材上,以黑人为主角、反映种族问题的喜剧温情片,是这几年好莱坞喜剧的一大法宝,也几乎是每年奥斯卡颁奖季的常青树。从《帮助》到《隐藏人物》,再到今年的《抱歉打扰》和《黑色党徒》,都是票房和奖项双丰收。而在《绿皮书》中,编剧则以公路片的形式,给该题材喜剧注入了一股新活力。与一些同类题材影片相比,《绿皮书》探讨的主题更宽广,关于偏见,即“刻板印象”。片中讲的不仅仅是白人对黑人的偏见,也是黑人对白人的偏见。两位角色的肤色、社会阶级、教育程度和性取向、性格的差异,在曲折旅途之中因为摩擦而逐渐消弭。
影片表演也是一大亮点。最佳男配角的饰演者马赫沙拉·阿里,在影片中有黑人、音乐家两重身份,既有外部社会压力,也与种族格格不入,并时常陷入自身性格的纠结,阿里把影片中人物诠释的非常出色,男配角奖实至名归。这是阿里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上一次他在《月光男孩》有着精彩表演已斩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开机前九个月,阿里就开始跟维果探讨剧本,本来就有钢琴基础的他提前三个月集中练琴,片中多次钢琴独奏都是他亲自完成的。
《罗马》:穿越时空的记忆
墨西哥影片《罗马》(Roma)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还有最佳剪辑三项奥斯卡奖。这是阿方索·卡隆在继2014年凭借《地心引力》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后,再次获得2019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罗马》的故事发生在导演的故乡——墨西哥城一个叫做“罗马”社区的中产家庭。年轻女佣克里奥在雇主索菲亚家中工作,索菲亚的丈夫长期在外,克里奥照顾索菲的四个孩子。在一场意外中,克里奥失去了孩子,而索菲亚的丈夫因外遇离开了家庭。两位女性在艰难中相互支持,继续生活。同时,影片还描绘了墨西哥白人社区中白人和原住民佣人的关系图景。
作为一部黑白片,《罗马》在当下电影中,风格显得有些脱离主流。实际上,它是墨西哥导演以自己儿时记忆铸成的影片。为了还原时代感,阿方索·卡隆复建了一个街区,片中大部分场景源于他自己的回忆,相当多的家具由他亲自走遍墨西哥收集而来。精心搭建的场景和考究的镜头调度,让全片充满一种细腻可感的怀旧氛围。
影片的摄影技巧比较突出,其中有非常多的长镜头片段,大多都是将镜头固定在一个地方,让镜头跟随主角步伐,左右旋转。表面上看非常普通,但通过与角色的调度进行配合,就会产生非常奇妙的效果。比如在一开始,可里奥在院子里和屋里来回穿梭做家务,而镜头仅仅固定在一个点上,就能看到她在两个场景之间来回穿梭。同时,通过窗户、门,我们在院子里能看到她在屋内做事,在屋内的时候也能看到她走过院子,方形的框架,让银幕内产生了另一个银幕。这是一种非常高级且朴实的表现手法。
导演阿方索·卡隆表示,“这部影片描述了我生命中的那段历史,深深刻下的社会与时光,如留下的伤疤一般,让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发生转变。时间和空间包含着我们个体,既定义了我们,也将我们与同一时空下的他人联系起来。这是一次关于墨西哥社会阶层的探索,其中的等级与种族问题盘根错节;但首先,这是一幅养育我、与我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们的肖像画,它关于了爱的识别,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
《包宝宝》:流淌在美食与家庭中的爱
由石之予担任编剧和导演的《包宝宝》获得最佳动画短片。该短片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讲述的是一位加拿大华裔女性和一个神奇地“活过来”的“小包子”的故事。导演石之予解释说,《包宝宝》的英文名为《Bao》,既是指中国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宝”(孩子)。影片讲述了一位空巢老年华裔母亲的故事,当她的一只小包子“活过来”之后,她又做了一回母亲。
短片的背景设定在多伦多唐人街,石之予与艺术指导刘碧青一起,多次在唐人街艺术采风。从背景中的多伦多国家电视塔、唐人街菜市场的标牌,到点心店墙上的财神挂历、家里厨房的酱油辣椒酱、碗碟的花纹样式,都是从观察中得来的,细节十分逼真。
近8分钟短片,没有对话,通过中国风格的音乐,或舒缓,或躁动,或轻快,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这位移民母亲看到自己包的包子先是有了神态,然后长出了手脚;母亲的态度也由之前的恐惧变为惊讶、试探、欣喜……最终无限欣慰满足地将这个小包子抱在怀中。短短几个画面,将一位期待成为人母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美食、家庭、爱这三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被导演石之予用充满中国元素的故事串连在一起,生动再现了亲子关系的苦和乐。
这部动画短片也是关于爱与成长、亲情与理解、包容与放手的故事,是对华人移民家庭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在异乡如何看待和接受子女成长以及两代人之间关于文化与融合的解读。母亲和Bao之间的故事,似乎在每一个华人家庭的现实生活中都真真切切地存在。
导演石之予出生在中国重庆,年幼时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包宝宝》的灵感来自她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对美食的热爱。石之予说:“很多中国人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爱,而是用行动。所以我希望这是一个‘视觉’的故事,人物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情感。”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谢愚
编辑:王佳、余嘉欣
邮箱:fnweb@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下载金融时报客户端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