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年轻人为什么不进工厂,更愿意去做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

看中国

2019-02-28 17:43

文/ 韬略哥

01

昨天,21世纪爆料,长三角地区招工既贵且难,不少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收效甚微。

为了应对用工荒,不少工厂与企业将触手伸进了校园,通过到职校“抢夺”实习学生带到生产线上工作,以阶段性地解决制造型企业急用人的“燃眉之急”。

如此并非长久之计,更非根本之计,一旦这些学生毕业,新一波的用工荒依然会发生。

招工难不只发生在长三角,珠三角也一样。

由于年后华为组装线需求暴增,富士康遭逢了三年以来前所未见的工人短缺局面,企业内负责网络招聘的人告诉媒体记者:“少的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对半减少。”

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不愿进工厂?人都去哪儿了?

有人说是劳动力人口能减少所致。劳动力减少的确是影响因素,但这是个渐变过程,而非骤变,用以解释节后用工荒,不合理。

真正的原因,藏在今天(2月28日)国家邮政局披露的一组数据中。

02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过500亿件,全球第一;快递员的规模也已达到300万人以上。

500亿是个什么概念?它比全球所有国家加起来的快递数量的一半还要多。而300万人的从业规模,与解放战争期间爆发的渡江战役双方总兵力相当。

要知道,十年前也即2009年,快递行业开始起势的时候,总人数不超过50万,2015年便达到了150万,六年翻了三倍,现如今已增至300万的规模。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还显示,76.31%的快递员来自农村,15.89%的快递员来自县城,仅有7.8%来自城市。以此看来,农民工依然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外,与快递同根同枝的外卖从业人员规模也创下了新高。不久前美团发布的《2018美团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显示,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比2017年增加近50万,有67万来自贫困县。

组成美团外卖骑手的队伍中,有31%是从工厂工人转行到了外卖行业。

数据来源:美团点评研究院

而饿了么旗下蜂鸟骑手的注册人数则早已突破300万人。

如果算上网约车从业人员,以快递外卖、网约车为代表的互联网一线工作人员规模已达到千万级别。

全国劳动力人口在收缩,而快递行业增长旺盛,工厂流水线又出现用工荒,快递外卖从业人员屡创新高,种种迹象表明,以快递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正在抽血传统低端产业。

大家为什么不愿进厂,更愿意去做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

03

是因为钱吗?

钱是因素之一,但并非全部和主要因素。

总的来看,快递行业、外卖行业以及网约车司机的月薪收入,比流水线的工人也没高出多少。

你或许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快递员很挣钱,月薪过万,这只是极少数。

许多招聘网站,甚至直接打出“薪资8000-12000”的字眼。这也给了人一种错觉,快递员似乎成了一个高薪行业。行情真正如何,只有局内人知道。

国家邮政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月薪过万者寥寥,多数快递员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碰到双十一或者京东的618节日,收入会高一些,但工作时间也随之延长,有人一天工作19个小时,整个行业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也在14个小时左右。

再看外卖行业,月薪过万者也是极少数。饿了么蜂鸟配送发布的《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显示,近70%的骑手月薪在4000~8000元区间,月薪过万比例不足5%。


图表来源:《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

相对来说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整体工资要高一些,但也没有高出太多。如果纯粹是为了钱,那完全可以去建筑动地,建筑工人的工资比外卖快递员更高。

既然钱还不是主要因素,那什么才是主要因素?答案是,时代因素与社会因素。

先说时代因素。如今的社会主力,是80后90后,可以说是年轻一辈。看外卖从业人员,35岁以下人员占比超过70%。


他们与60后、70后所处的环境不同、受过的教育程度也不同,思想自然也不同。他们更向往自由,活得更加自我。

外卖快递员并不见得比一线工人轻松多少,然相对来说自由一些,没那么条条框框约束,就冲这一点,年轻人就不愿意去做熬更守夜的流水线工人。

再说社会因素。工作无贵贱,劳动者都是最光荣、最美的,但若真要碰到特殊场合,一个相对体面的工作还是能为自己加不少分。

比如相亲时,比如过年回家和发小吹牛侃大山时,比如七大姑八大姨问你啥工作时。快递员、外卖员的社会认同感并不比流水线上的工人高多少,然而高薪行业的假象,让人会觉得前者还是个不错的职业。

时代因素与社会因素,决定了年轻人越来越不愿进入枯燥无味、动作单一,且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的流水线,这种现象会越发普遍。但工厂不能没工人,实体经济仍需要后继者,这个结怎么破?

04

没其他办法,国内处于用人荒的低端产业要么转移,要么转型。

中国劳动力人口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儿人口数据也不理想,未来劳动力缺口会越来越大。

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人口年轻化程度比中国高出许多,尤其是越南、印度等地区,关键是人工成本也低不少,这些地区是国内低端产业转移的不二之选。目前,国内家电生产、手机组装、纺织等行业已经在前赴东南亚建厂的路上。

相比于转移,转型其实是更高明的方法。中国企业可效仿德国、日本,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流水线线上的工人用机器人来取代,不但效率高,且安全系数也高。

转型升级不但可以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抽血,还可以应对日益减少的劳动力,并实现国家更高的工业化水平。

从长远来看,如今的年轻人不愿进厂而选择做外卖快递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倒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或将成为中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制造走向智造的一个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