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燃点 | 为啥中国市场对英菲尼迪不“敢·爱”了?

财经

2019-02-27 11:09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英菲尼迪如果能够对这句话有更深一层的感触,那它或许能更早的正视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折戟沉沙,并早日寻得正确的应对之法。


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失利,2018年的销量已经有了“精彩”的演绎。其2018年1-12月全年累计销量44407辆,相比较其2017年累计48408辆的销量数据,同比下降了约9%,离其10万辆的目标相差甚远。

2019年,随着各大车企轮番公布1月份销量成绩,一张豪华SUV销量榜单也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中,英菲尼迪QX50暴涨1245.5%的新闻占据头条,不禁让人侧目。


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份榜单,结果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英菲尼迪QX50的1月销量为1480辆,甚至比不上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的ES8,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只是源于英菲尼迪QX50在2018年1月的销量为110辆,基数实在太低。

此前,英菲尼迪高管曾断然拒绝被划入“二线豪华品牌”,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英菲尼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存在感正在急速下滑,总让人担心是否会连“二线”的门槛也跨不过去。

我们都知道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那同出日系的英菲尼迪为何就不“受宠”呢?或许从品牌方面出发,我们可以寻得一些答案。

品牌

为什么将英菲尼迪归于“二线豪华品牌”,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首先就是它们自己也承认的品牌历史问题。我们都知道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都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品牌历史,而英菲尼迪却成立于1989年,仅30年的品牌历史,在品牌沉淀和文化方面,距离一线豪华品牌的确相差甚远。

而恰恰,这些感性层面的东西,往往是豪华车消费者最为注重的。


英菲尼迪国产之后,这种影响也并未消除,甚至说它在品牌力方面与BBA相比更显不够强势。一方面是因为BBA不仅国产化早,目前国产产品矩阵丰富,同时本土化规模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是BBA的品牌形象早已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这不是英菲尼迪“立个誓”就能抹平的差距。

就像奔驰主打豪华与舒适乘坐,宝马主打驾控,奥迪主打科技,在广大消费者眼中都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但英菲尼迪没有做到。比如它的驾控标签并不明显,定位也不是很清晰,其消费人群是哪种,都可以说是无法定义。


而反观同属日系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其豪华与舒适乘坐与奔驰有异曲同工之秒,这也许是雷克萨斯在品牌营销上的成功之处,显然,英菲尼迪要学的东西还有不少呢!

▍营销力

坦白地讲,之前英菲尼迪赞助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凭借明星家庭和睦温馨的氛围,随叫随到QX60贴心陪伴等,以“暖男”形象吸粉无数,一度赢来各方赞扬,成为有事业、爱家庭潜在用户的首选用车,既精准又颇具魄力。

此外,包括英菲尼迪《舌尖上的中国二——寻味之旅》在内的综艺节目的冠名与植入,让英菲尼迪的曝光率一下升到顶端,一度助飞销量。


而且,随着英菲尼迪“敢爱”理念的推出,它无疑成为汽车市场的一股清流,在人文方面带给消费者莫大的心灵慰藉。

但好景不长,英菲尼迪这两年却突然有些营销乏力,进而开始销声匿迹,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的越发少了。

英菲尼迪确实有做营销,但却好似永远踩不到正确的鼓点。比如,沸雪单板滑雪极限表演活动过于小众,一闪即逝;斯巴达勇士赛的赞助也更像是跟圈内人的自娱自乐,除此之外的品牌投入,甚至都很难让天天关注的媒体人留下什么印象。


当然,邀请当红NBA球星斯蒂芬·库里成为其全球品牌大使是不错的一步,但现在来看,球星效应似乎并未带给它太多的帮助。

或许,随着“敢爱”理念的消失,大家便已经对英菲尼迪“爱不动”了吧!

▍服务力

消费者慢慢地不再“爱”英菲尼迪这个品牌,真怪不得别人,毕竟“因”也是英菲尼迪自己种下的。

英菲尼迪曾有一个最大的卖点是“9次免费保养”,但从2018年2月起,英菲尼迪官方便表示取消免费保养政策,一开始还会以礼包形式送8次免费保养券,但到了6月份,9次免费保养政策和8次免费保养大礼包便直接取消了。


当然,英菲尼迪的免费保养实际上噱头要大于实用性。比如英菲尼迪的4年10万公里免费保养,所包含的项目都只是些基础项目,像是机油、机油滤清器、制动液等基础保养,其他大保养项目仍然是要车主自费的。

但有总比没有好,直接取消,对于英菲尼迪的市场现况来说,并不能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丧失人心。

与此同时,英菲尼迪遇到更为糟心的事,是经销商的批量退网。据此前消息,英菲尼迪几乎每月都会出现经销商退网事件,尤其在浙江多个地区,众多车主因此无法享受正常保养维修服务。目前东风英菲尼迪有近120家经销商,多家经销商正在进行退网。


其实,这其中缘由不难理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英菲尼迪取消多项优惠以减少支出,营销层面的支持也大幅减少,对于经销商而言势必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这种入不敷出的境况,似乎一直没有个尽头,经销商是最先扛不住的,退网只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手段。而经销商的退网,恰恰也证实了英菲尼迪在市场环境下的举步维艰。

消费者不买账,经销商不支持,这要放在武侠世界里,也堪称“岳不群般”的众叛亲离了。

▍高管变动

英菲尼迪来说,更大的难题是内部军心不稳,这与英菲尼迪频繁的人事调整有关系。

先是英菲尼迪原总经理戴雷离职,再到后来的销售总监、公关总监离职,再到市场营销策略与传播总监文飞离职,内部营销人事可谓动荡不安。

不仅如此,此前有消息称,东风英菲尼迪总部员工人数从鼎盛时期的近300人,下滑到不足240人,员工人数减少超过20%,有人离开的岗位被不断冻结,实际上是在缓慢裁员,甚至法务、售后部分业务部分等,仅保留一人,曾经有近10人的公关部,减少到只有2人。


与此同时,东风英菲尼迪近两年人事调动频繁,影响其市场决策以及内部军心稳定。戴雷当初离开时,公司多个关键岗位高管追随其而去。这打乱了东风英菲尼迪公司内部人事人命节奏,出现救火式任命,但频繁的人事调整,使得内部人心难聚。

而恰恰是这些内部高层人事动荡,也使得消费者对英菲尼迪企业内部和质量存在担忧,这并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而是消费者对英菲尼迪的信任已经出现了裂痕,且英菲尼迪又自己给重重抡上了一锤。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篇时的问题:英菲尼迪为何在中国市场“不受宠”?这不能怪市场,更不能怪消费者,一个品牌积淀不够,营销策略失误,服务战略无益且高层人事动荡的品牌,的确很难使得消费者对其抱有信心。

若是此时,英菲尼迪仍要大喊一声:敢爱吗?

或许消费者的回答会格外真诚:爱过,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