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汽车“质”与“量”之七宗罪

财经

2019-02-27 13:00

315眼看就要到了,而汽车作为平民百姓能消费的起的最大流动性产品,自然也是每年315关注的重点。

一个可怕的现实是,目前国内每二十辆新车当中,几乎就有一辆存在质量缺陷。

根据数据显示, 2018年我国汽车召回总数为1257万辆,虽然同比前年下降了37.5%,但由于去年销量萎靡,召回与销售车辆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毫无疑问地说,去年国内汽车市场的质量情况非常惨烈。与此同时,预计今年315的晚会将再次提供不少车型案例,并有不少车企中枪。

那么今年最有可能被曝光的都会有谁呢?

在这我们并不想无端去揣测什么,但发生在过去一年中不免还是有几起质量问题比较明显、投诉量较集中的案例值得提出。

接下来,我们便将以七大类问题,各自展开引人深思的案例,盘点2018汽车行业 七宗罪。

1、安全质量

根据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缺陷召回公告显示,某自主品牌车企召回数量达到近7万辆,几乎全系列多款车型都需要召回,包括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5月8日生产的部分所有车辆,原因竟是刹车系统存在失效隐患。

要知道,刹车系统是日常驾驶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核心系统之一,一旦失效将会导致车辆无法控制发生严重事故,甚至关系到生命安全。可见如此重要,该车企竟然还致广大消费者之安全为儿戏,实在令人发指。

2、消费陷阱

购车流程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一步提车,4S店却突然告诉你必须多花钱才能开走,恐怕认谁都会愤怒不已。

前段时间,便有某知名豪华汽车品牌4S店,由于涉嫌捆绑销售,被众消费者集体曝光。尽管后续该4S店负责人表示只是进行推荐,并不属于强买强卖,而且该公司的服务属于全国第一,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毕竟高端品牌的溢价已如此之高,销售体系理应更加出色,事实却证明汽车行业同样存在店大欺客的行为,不免引人深思。

3、售后服务

现如今买车看重的不仅仅是品质、品牌,还有售后服务的质量与态度,特别是当遇到问题能否及时处理,成为了消费者考量的关键。

去年同样是一家豪华品牌,在售后服务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让广大消费者倍感心凉。不仅是新款车型普遍出现设备质量问题需要返修,在处理过程中更被指出4S店由于缺少新车型备用配件,因此长时间无法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售后服务质量,试问以后谁还敢再买该品牌的产品呢?

4、合同欺诈

去年底,某知名二手车平台陷入套路贷风波,消费者反映遭遇贷款买车变融资租赁,将这一普遍存在的二手车商合同欺诈问题曝光于众。

事实上绝大多数二手车商采用的都是通过融资租赁先把车子买下,然后租给消费者的模式,所谓的月供就是租金,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能构成欺骗性质。

然而消费者面对这样纠纷走法律渠道,却往往会因为购车时签订的合同被判上述失败,而这也正是二手车商面对消费者维权时耍无赖的底气所在。

所以,在此必须提醒广大的消费者,签合同时一定要看清合约内容。

5、虚假宣传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然而有一部分车企为了大卖,竟无耻的在宣传时玩玄学,糊弄消费者。

该案例涉及车企甚至包括国内老牌车企,以及知名新造车品牌。他们以不仅速续航里程数为产品命名给消费者制造数据错觉,特别是当你进入这些品牌的官网时,在首页也只能看到最大续航的介绍,根本不提NEDC工况续航里程。

试问这能否称得上是虚假宣传呢?在此也希望各厂家能正视这一问题,给出消费者一个更真实的续航里程及宣传标准。

6、假冒伪劣

汽车零部件由于种类多的特点深受造假者青睐,而仿冒品的流通不仅使正规品牌形象和利润受损,也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尽管面对假货的侵害,厂家打假的手段不断升级,但长久以来却无法真正遏制后市场假货泛滥乱象。每年315中,汽车零部件都是占比高达25%的投诉对象,在过去的一年中,相关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提醒广大车主朋友们,以后买汽车配件还是到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贪图便宜买了假货,到时受损的不只是爱车,甚至可能是生命。

7、计量问题

燃油经济性从来都是消费者购车时权衡的一个重要维度,但为了降低油耗,某些车企甚至不惜以作假糊弄消费者。

其中最知名的事件,无非某自主品牌车企高端子品牌车型,存在作弊造假的情况。即该款车型只在车辆运动时计算油耗,而车辆停止且发动机还在运转的情况下,无论空烧多少油都不参与计算。

这场油耗门事情的揭露,反应出的便是部分车企不折手段,宁愿弄虚作假,也不愿加强技术研发达到油耗标准的可怕真相。

综观上述七宗罪,可谓触目惊心,甚至让人细思恐极买车全凭运气,只要点背可能就会遇见各种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随着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汽车相关产业的严格监督。注重产品质量和、完善销售体系、优化售后服务,越来越成为众多着眼长远发展的汽车企业的共识和追求。

至于对问题遮遮掩掩的,则终将付出更大代价。同时,也希望车企们真正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