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苏57一年只交付一架?用机动性弥补隐身差距,纯属无奈之举
据俄罗斯卫星网消息,俄罗斯苏霍伊集团下属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厂对外宣布,俄军将会在今年正式列装首架苏-57隐形战斗机,而第二架则要等到2020年。这不免令人心生感慨,昔日的航空强国俄罗斯,一年却只能列装一架新式战机,除了财政的因素以外,他们的生产制造水平真的下滑得如此之快吗?
苏-57在2010年首飞之后,传出来的信息都显示项目进展不怎么顺利,这期间还发生了自燃事故。甚至连合作伙伴印度都感到前景无望,于2018年宣布取消与俄罗斯的合作。所以,苏-57能发展到现在并被俄军所接受,确实挺不容易。不过,这也和苏霍伊在俄罗斯军政系统中有巨大影响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换成米格公司,恐怕项目早就被取消了。
按照俄方的意图,苏-57作为一款重型单座双发隐形战斗机,其假想敌是美军的F-22A。但从其气动外形来看,隐形效果可能很一般,不过机动性、尤其是超音速状态下的机动作战能力还是可以的。之所以如此设计,大概是俄罗斯设计师对本国的技术和材料水平有清醒的认识。
从雷达隐身技术和吸波材料制造水平上来看,俄罗斯是不如美国的。按照俄方透露的设想,既然美军的F-22A和F-35战机隐身能力好,那么苏-57与之进行视距外格斗的机会几乎没有,依靠机动性和诱饵弹躲过对方的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之后,双方必然进入目视距离进行缠斗。此时,机动性才是决定最终胜利的砝码。
因此我们看到,俄罗斯设计师并没有死钻隐身能力的牛角尖,而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改善和提高机动能力方面。无奈也好,务实也罢,只能见仁见智了。
除了隐身技术和材料上与中美有差距,苏-57的电子设备和信息化水平相比F-35没有优势,也比不上歼-20。据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国产歼-20在整个机身四周都安装有菱形光学窗口的分布式孔径系统,配合国产新型头盔显示器,可透视机身。目前全世界只有歼-20和美国的F-35具备这项能力。所以,苏-57交货速度如此之慢,应该也有边生产边改装的缘故。(文/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