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深观察|制衣厂月薪过万招工难,廉价劳动力渐成历史

观点

2019-02-27 18:04

春节过后,一年一度的用工高峰接踵而至。在珠三角,“制衣厂月薪过万招工难”成为话题;而在长三角,为了能够招聘到充足的工人,不少制造企业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针对普工的“抢人”大战正在全面升级,成为当前劳务市场现状的一个缩影。

长、珠三角年后用工荒现象,几乎每年都会上演。招工难背后的因素很多,比如大城市不断高企的生活成本,加上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市的吸引力增强,导致蓝领工人外出务工的意愿降低。

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为新生代就业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上一代的蓝领工人老龄化之后,缺少新鲜血液补充,导致供应断档。相较于守在枯燥的流水线上,年轻人更愿意去送外卖或者快递,工作时间不仅更弹性、自由,还能有更高薪酬。眼下招工难上演,一些企业甚至将目标瞄准职校,让实习生走上生产线,以缓解燃眉之急。劳动力市场的紧缺状况愈发凸显。

过去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盈利,建立在较低的社会保障待遇和工作环境上。比如,“制衣厂月薪过万招工难”话题上热搜后,记者回访时有工人提到,“都是套路,淡季就开除”,它所显示的正是劳资市场上,蓝领工人相对弱势者的一面。

供需关系的改变,对蓝领工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选择空间变大的他们,能够待价而沽,在劳资博弈中占据主动权,进而倒逼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蓝领工人的工时价格,比一般白领高的,比比皆是。招工难背后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只能说是一种正常归位。不过,从产业层面看,蓝领工人价格水涨船高,意味着产业升级压力的来临。

过去,以长、珠三角为代表的制造业,一方面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让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的工厂,深度嵌入全球分工的版图。但是,它所依赖的廉价劳动力红利,本身是不可持续的。

再者,占领产品价值链高端,同样要求对落后的产能和低端产业进行换挡升级。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经济重心很早就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未来长、珠三角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招工难困境,这是劳动力红利衰退的必然结果。

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经常会出现用工荒和求职难并存的局面,它反映出产业和劳动力不匹配的结构性困境。这种结构性困境,往往还会叠加地域因素。

招工难的确能提升底层劳动者的话语权。不过,长期来看,低端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同样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由此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未必有利于些蓝领工人。这也正是产业升级的阵痛所在。如何在淘汰低端产业的同时,为相关群体提供就业出路,是必须考虑的。

总体来说,劳资双方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过去廉价劳动力背后,是典型的资方市场;现在这种强弱格局正在被打破,蓝领工人也值得起好价钱。但招工难背后的长期风险和转型压力,也得正视。

产业升级的配套前提,是劳动力水平的升级,否则就会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困境。在这方面,中国目前的教育普及度,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但仍有提高余地。比如教育经费对GDP的占比,还没有达到4.7%的国际平均水准。要避免老龄化到来,以及劳动力红利窗口关闭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得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者的整体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