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装上智能化“大脑”,上海这家医院有望实现人脸识别自动挂号

世界新闻

2019-02-26 18:32

上海一家医院装上了智能化“大脑”。

2月26日,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发布了一项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智慧运维技术”在东方医院改扩建工程中进行了全面应用。通过该系统,人脸识别自动挂号、随时随地联系医生、不用爬上爬下找床位……这样的就医环境即将成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首次将BIM技术深度应用到医院建筑运维阶段。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工程研究院技术总监余芳强介绍智能运维系统。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图

智慧大楼实现的背后

医院建筑不同于其他功能楼宇,有繁多的专业机电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并且人流车流量大,很多流程还相互交错,运维难度极高。

“医疗的智能化发展很快,但是医院大楼的智能化相对滞后。”东方医院基建科主任张嗣恩举例说,东方医院目前年门诊量能达到300万人,一座如此大型的医院一年运营下来,能耗究竟多少,用水用电如何分布,这些数据以往都要费时费力才能计算清楚。

如今,大多数医院都在从“应急”向“预防”转变,这就要求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

这次东方医院改扩建的新楼工程位于陆家嘴浦东南路,总建筑面积83161.97平方米,包括地上24层、地下2层,主要服务于重大保障和高端医疗,新增床位500张。

2016年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接手改建任务后,就开始研发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将海量异构的建筑静态、动态信息整合,最终实现医院建筑主动式、集成化运维管理。

建设这样一座智慧的医院大楼,背后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首先,在新楼建设初阶,四建集团使用BIM建模软件创建了建筑、结构、机电安装、视频监控、电梯、医用气体、污水处理等专业环节的运维模型。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初始的空间分配、维保流程、设备监测和安防预警等预演。这个阶段,设计师、工程师会积累大量的经验数据,这些数据最终都被转化成了运维知识库。

其次,将BIM模型导入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并与视频监控、电子巡更、安防报警、电力监测、机电监测、客流车流、人脸识别、室内定位、机房环控等系统对接。

对接好了以后,通过这个系统,运维团队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新楼设备运维和报警情况,并接收来自电话、微信等方式的报修信息。当然,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得出规律后,也能预测潜在的设备故障,提前进行设备巡检,减少突发事故。

智能运维系统。

通过人脸识别自动挂号

“目前,这套系统有3000多个监控点位,每天产生上千万条数据。”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工程研究院技术总监余芳强说。

余芳强进一步解释,这套系统将原本分割的空间和设备打通了,比如原来只知道某间病房空调发生故障,具体哪里有问题需要检修一番才能弄清楚,而通过智能化的运维系统,故障发生后,能立即定位到具体是空调的几号机箱出了问题。

除了给运维带来创新改变,这套系统还能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余芳强说,比如新楼七层的“航母”型复合手术室可在一分钟内完成CT、MRI(核磁)、DSA(血管造影)等床位的移动,每位患者通过“私人专线”可与医生随时随地互联,以及24层楼顶设有医疗直升机转运平台可使直升机舱内的患者单架不经换床,直接放置在移动手术床上,火速送至五楼手术室等等。

“我们还在优化完善,对患者来说,以后只要在医院有预约过,进入医院后就能够人脸识别自动挂号,这样的功能一年后就有望实现。”余芳强透露。

谈及这套系统的应用,东方医院副院长谭军感受颇深。其介绍,以前医院运维通常是工作人员巡检,还设有打卡制度,现在则运用传感器,24小时传回数据信息,“这些数据非常有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分配人力电力,并且,医院里是否有黑名单的人进来,也能实时跟踪,保障安全。”

谭军透露,今后会将这套运维系统和医疗系统打通。

“对患者来说,他们进来以后,车更好停了,看病流程更优化了,就医环境更好了,医院也能对病人作出更智慧的安排。” 谭军说,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根据这套系统,调派哪辆车,安排病人进哪个病区,这些都能更科学更合理。此外,患者进入医院后,整个就医过程哪条流线效率最高,哪些还需要改善,都能从中获得数据反馈。

上海建工集团表示,通过在东方医院新楼工程BIM运维应用的探索和示范,上海建工总结形成了医院建筑运维信息应用标准,目前已经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