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燃木星更好的方法!刘培强根本不用牺牲!
视频版本bili av44582860
电影流浪地球有一个泪点
是刘培强最后一次与地面通话
并开着领航员空间站冲向尾焰点燃木星。
刘培强的牺牲和没能与儿子见最后一面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遗憾。
但是,真的就没有办法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吗?
我们真的就找不到别的火柴点燃木星吗?
其实,电影中已经提到了这根火柴的代替品,
那就是洲际弹道导弹。
只不过它随即就被李一一否决了,
理由是“地木距离达到七万多公里,洲际导弹的射程根本达不到。”
这个逻辑看似合理,
但是它的成立条件是在地球上导弹回落到地面上时
导弹对地面的相对位移,
而不是指宇宙空间上的移动的距离。
其区别在于,
当洲际弹道导弹突破10-20公里厚的大气之后就会进入真空空间,
其将不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而进行加速而后匀速的行进。
而且既然地球已经处于木星的引力范围之内了,
由此看来洲际弹道导弹计划理论上是有可能实施的。
那么它真的能实施吗?
星火这里没有导弹的参数,
但是可以用最坏情况进行估算。
假如2075年人类的弹道导弹技术仍然没有任何提升,
我们选用它来执行此次任务应该是当之无愧了。
R-36M导弹可以加速到7.9km/s的第一宇宙速度,
在地木距离如此相近的条件下,
导弹以第一宇宙速度逃逸地球是极有可能的。
在MOSS进行最后一次全球播报的时候,
当然在电影模拟画面中最后两小时地球就开始解体,
我们减去两小时;
于是,实际可用时间至少有7小时。
我们知道随着地木距离的缩小,
其间的引力会增大,
如果忽略行星推进器的推进作用,
(因为木星引力远大于推进器的推力)
我们可以将地球运动看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我们又知道最后3小时地木距离是7万千米,
可知前4小时地木间缩短距离必少于7/3*4=9.4万公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计算了,
导弹的飞行时间t
=S/v
=(9.4+7)*10^4/7.9
≈20760s
≈346min
≈5.77h
比7还少一个多小时,
别忘了这算的是最坏情况,
可以说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若为保险起见,将全部库存导弹悉数打出,
再加上导弹的爆炸半径,
可以说这个计划成功率非常可观。
如果真是这样,
刘培强就能如愿地结束他最后一天的工作,
回家,和儿子一起过久别了的春节。
当然,电影前面的伏笔也会失去意义,
结尾的高潮也无需众人齐心修改发动机程序,
电影会变得相当无聊。
作为电影也许还是这个结局最为恰当,
因为有时候爱只有在你失去它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它的分量,
艺术用这种无痛的形式让观众提前体会到它分量,
以免等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了再追悔莫及,
所以,现在,就去爱那些你应该爱的人吧!
我是静夜星火,
粉丝留言我会在评论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