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宁波:3岁男孩被幼儿园劝退 家长看到医生“处方”无地自容

看中国

2019-02-26 18:35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宁波晚报

转载请注明全部来源

3岁半的东东(化名)在上幼儿园两个月后,老师无奈地将他劝退了。

从外观来看,东东是个健康正常的小男孩,但他很少说话,好动,从来都是自顾自玩耍,不理会其他小伙伴,还容易发脾气。老师怀疑东东的“高冷”可能是孤独症或是多动症,建议父母将他带到医院看一看。

在市妇儿医院儿保科,专家在询问了一番养育情况、生长发育史,并通过相关必要检查后,并没有着急给出诊断,而是开了一张特殊的处方:父母须每天全身心陪东东各玩一小时。“这个年纪、这种表现的孩子近年来越来越多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孤独症或其他相关疾病,而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该科主任吕兰秋表示。

“一个孩子来看病,5个大人陪着。”吕兰秋主任表示,东东来医院时,凭着多年临床经验,一看这架势,就隐隐感觉这孩子自小的成长氛围或有不妥。

经了解,东东是本地人,今年3岁半,一直与父母和外公外婆同住。东东的父母经营着一家烟杂店,生意很好。父母每天出门时,东东还没起床,回家时,东东又已经入睡。也就是说,大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常常一整天都见不到一面。

外婆负责东东的饮食起居,外公负责宠他,一日三餐都是喂的,每天有6、7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看电视或看ipad中度过的,若一旦不满足他的要求,东东就会边哭边在地上打滚,或往墙上撞头,两位老人自感镇不住这个外孙。东东俨然是这个家的小霸王、小魔王。

为了管好东东,父母找来奶奶当救兵,情况略有好转。

然而在上幼儿园后,东东的问题暴露了。好动,无法配合老师,无法融入集体,不会好好说话,动不动打人,经常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诉求。

其他孩子不喜欢东东,家长们也抗议,两个月后老师只能将东东劝退了。临走,有老师提醒东东的父母:孩子好动,少言寡语不理人,会不会是多动症或孤独症啊?

上周末,东东在父母、外公外婆和奶奶的陪同下来到市妇儿医院儿保门诊。诊室里,东东不是低头玩着手机,就是走来走去,毫不理会大人们在说什么。

专家开出“优质陪伴”处方

“外行人一看可能认为是孤独症,但仔细询问后发现并不典型,主要还是教养方式不对。”吕医生的话让东东的父母稍稍松了口气,但她随后又指出,问题如果不改变,孩子的症状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导致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吕主任开出一张“优质陪伴”处方——东东的爸爸和妈妈必须每天各抽出一小时陪伴东东,“我们所说的陪伴是优质陪伴,即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玩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多玩一些亲子游戏,双方要有频繁的互动,交流,真正做到养中学,读中学,玩中学,而不是伺候、敷衍孩子,家长更不能埋头刷手机,然后隔几分钟看看孩子在做什么,这种只能叫‘看管’不叫陪伴。”

“‘优质陪伴’永远不晚,但越早越好。”吕兰秋主任表示,0到3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大脑在这个阶段最为活跃,可塑性最高。所以说,儿童早期发展决定了个体自身的发展潜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儿童早期发展上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可以达到最少1:4—9的投资回报率。

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自己带,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则要注意3点:一,想方设法提高老人的健康素养;二,再忙也要每天抽一小时陪孩子玩,万万不能当甩手掌柜;三,从出生开始就应该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儿保科进行健康检查,让专业的儿保医生定期评估孩子的体格发育和身心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干预,而不是等到18个月不会走路或说话才想到去就医。

对于确实有孤独症、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家长不要纠结于孩子的诊断,而要尽早开始针对性的干预。“不同的专家或给出不同的意见,四处求医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也会耽误干预的黄金时期。等最终诊断明确,孩子也错失了最佳的干预训练时机,这是非常可惜的。”吕主任表示,无论是患儿,还是普通孩子,科学的干预训练都是有益无害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把握时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