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取消公摊,房子就能便宜了吗?

财经

2019-02-25 17:44

公摊要取消了?

近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一项瞬间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

众所周知,所谓公摊面积,就是每一户人家分摊所得的公共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一起构成商品房建筑面积。主要包括公共门厅、设备间、电梯、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

这是一项在房地产行业中最不透明的指标,经常性地导致房屋买卖纠纷和相关服务费收取争议,事及钱财,每一位刚需上车者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购房者们为公摊面积吵过的架数不胜数。

虽然国家早前也有发布过《房产测量规范》这一文件,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在政策实施上自然也就千差万别了。因而有不少人为此感到气闷,花了100平的钱,到手却是70平的使用面积。

意难平啊。

回溯所谓公摊面积, 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房地产制度,但香港房子实在寸土寸金,久而久之房地产商们也不再继续了。且这一概念在国际上也不怎么被认可,毕竟没几个国家会像中国房地产市场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开发空间和市场潜力。

是以,公摊面积这一说法可以说是在中国特殊的房地产市场土壤里长出来的异类,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影响颇深。

据悉,早在2002年,重庆就已经率先强制施行商品房销售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政策,对于相关违反规定的开发商,他们将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商品房交易金额5%~10%的罚款。

相关领导人对此也曾公开表示,“最大的目的在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房,最大限度地减少房地产交易纠纷,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而此次住建部发出这一征询意见的通知,似乎也印证了他们对于公摊面积纳入购房面积并不合理这一观念的认同。

但在这样一个已臻成熟的市场里,取消公摊面积也并不是一件那么让人快活的事。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市场力量面前,政府若不出力兜底,企业也不可能老实认栽,因此提高的成本最终多数会回馈到买房人身上。

倘若按照这一政策实施,开发商们必定又会从别的方面想办法来牟取利益。比如增加套内客单价,缩小公共区域建设面积,物业费涨价等等。

怕是原本付的起首付的买房族连最基本的首付都够不上,花掉更高的价格,得到的却是装修质量仅能基本使用,公共区域狭窄,社区质量严重下降的房子。

或许这一政策还会成为房产开发商们抢夺客户的一个噱头。

当然,截至目前,这只是一个征询意见的文件,政策会否彻底落实,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