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名医最后的贡献,把自己交给国家!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范伟娟 赵丽萍
“我若不在了,愿意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希望能用于科学研究及教学,推动学科发展。”两个月前,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写下了这样一份遗嘱。
2月20日,老人因病去世。24日,简单肃穆的追思会暨遗体捐献仪式后,他的学生亲自完成了器官和组织提取。这是老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科学奉献。
老人名叫伍汉文,是我国代谢内分泌科学科先驱,著名内科学、代谢内分泌学、医学遗传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
他的一生,就如他的座右铭“一息尚存耕耘不止 振兴中华 毕生为斯”。就在病情加重前期,他仍风雨无阻的每周坚持一次看门诊。他临床长达68年,是共和国在岗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大限将至
放不下的仍是倾注终身心血的学科发展
“8年前,老师被查出患恶性淋巴瘤。但这并没影响他坚持每周给病人看门诊。直到去年底,他感觉身体着实不好,就开始和我商量‘后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主任李代强说。
这个“后事”不是其他,而是伍汉文为之奋斗终生的科研。其中有一个方向,是病理学。病理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伍汉文在其遗嘱及遗体捐献给国家的自愿书写道,“我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时候,注意到他们各个部门都很重视病理组织研究,包括放射科,因为组织学是基础。我所在的科室是代谢内分泌科,希望我的内分泌器官组织、骨组织能做成切片,用于科学研究以及教学,让内分泌学科的研究生、进修生和住陪生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教材,让学科不断发展进步。”
为此,他最担心有一天自己不再有意识,这一想法没法实现。专程嘱托跟自己有24年师生情分的学生李代强,亲手来做此事。他期望,能为这一事业的发展,再尽自己的最后一份“薄力”。
2月24日上午,亲属、同事、学生代表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同道、患者共约500人,在长沙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向这位医学泰斗表达完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后,一辆挂有“高山仰止 大爱无疆”的白色车辆,载着伍汉文的遗体,回到了湘雅医学院解剖室,进行遗体解剖。
“学生给恩师亲自解剖,心里感憾万千”,李代强如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特殊的解剖,他终生铭记:2月24日下午2:50至5:05分。时间就此凝固,这是他与老师对于医学大义最深刻的一次对话。
明察秋毫 坚持坚定
成就中国内分泌学科从无到有的跨越
“明察秋毫”,是他的“基本功”。建国初期,伍汉文在工厂、矿山调查和讲学中,发现粉尘中铅锌含量远远超标。他立即展开研究,和药剂师赶制药物,先自己试用,再用于中毒工人的治疗。此后,研制了治疗铅中毒肠痉挛、腹绞痛的硫酸镁注射剂,和防治铅中毒用口服钙剂加维生素C的方法,填补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空白。
1985年间,妻子到湖南宁乡治疗。前去探望的他,又敏感地发现了一种地方性疾病。他发现,当地居民常用高达八、九十摄氏度的温泉水洗菜煮饭、泡茶烧汤。温泉水氟含量超标l0多倍,导致当地千百年存在着“温泉病魔”氟骨症。通过他对地方性氟中毒钙镁制剂预防疗效的研究,遏止了这种地方病的蔓延。
坚持与坚定,是他的“基本功”之二。伍汉文是我国最早创建代谢内分泌学科和实验室的学者之一。他最早的研究,从糖尿病的钙磷代谢开始。为了解病人一天的进食量,和大小便排泄钙、磷等元素的情况,他每天都要收集病人大小便,测定钙磷等元素含量。一做就是l5年。最终,他以无可争辩的科学数据和论证,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钙磷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骨质疏松和发生多种并发症的根本性原因”的新学说,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1992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建国以来,我国首个授予糖尿病研究的国家科技奖。
为啥坚持看诊?只有这样,才能“偶遇”科学。
“有天下午,我在回家路上,一位同事追上我,说老师让我回医院。回去一看,他在给一位患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看病。他很激动地告诉我,这种病症一年难碰上一个。”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廖二元,如此回忆老师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许樟荣的记忆中,伍汉文特别“谨慎”。28年前,许樟荣第一次随伍汉文教授出门诊。当时,有位正服用抗甲亢药物的怀孕患者询问,是否会有药物影响,能不能留下这个孩子。出于保守,许樟荣告诉她最好不要保留。伍汉文听见了,走过来详细询问情况,告诉患者可以要孩子。末了,他对许樟荣说:“有的妇女怀孕很不容易,甚至一辈子只有一次怀孕机会,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劝患者中止妊娠,甲亢控制好的患者是可以怀孕的。”
科学,也不是谁牛谁说了算,需要实践真知。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医学界倾向于否定遗传学,我国遗传学实验室由此相继关闭。他在临床上发现了不少的遗传性疾病,由此发布了其治疗和研究的成果,肯定遗传学。湖南,也成为了全国率先恢复遗传实验室的省份。他,被誉为我国当代最早最权威的遗传学专家之一。
伍汉文也从不认为自己是导师,就能“引领”一切。湘雅二医院院长周智广回忆,“回头看老师做过的几个领域的发展,更能体会老师的远见。他在每一个研究的关键时刻,都给予及时指点。但又在每一个新学科建立并奠定基础后,让我们去闯。”
点点滴滴的科学素养,助力伍汉文及其团队,实现了我国内分泌学科从无到有的跨越。最终,内分泌学科还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
记者获悉,伍汉文教授的遗体在完成解剖和缝合后,将进行火化。他的骨灰,一部分埋在湖南省红十字会遗爱人间纪念陵园,另一部分将埋到家里一棵大杏树下,树上将挂上他的牌位。在那儿,他还将看着自己钟爱一生的科学事业。
“敬佩、尊重。他的一生全献给了医学事业,太伟大了。”李代强已找不到更多的词汇,形容他对老师的敬爱。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