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父母最应补的一课,就是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忧虑: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自己每天辛勤工作、省吃俭用,想方设法地挣钱、攒钱。
然而,孩子却不能体谅大人赚钱的辛苦,挥霍无度,花钱如流水一般,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而这就是中国孩子财商教育缺失的显著表现。
不仅是儿童,很多成人的金钱管理能力也很薄弱,缺少对金融风险的基本认识。
某大学生P2P借贷数千元因未能及时还款,利滚利成数万元,连续在多个平台借贷,最终不堪重负产生轻生行为。一些年轻女孩想轻松赚钱,非法取卵,导致终身不孕。某男子买彩票中500万,结果财产很快挥霍一空,严重的甚至负债累累。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育他。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
——《富爸爸,穷爸爸》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美国教育网站出炉的清单:《孩子应该知道的趣味经济学常识》。
这份清单里有八条是在十岁前孩子要知道的,并且设计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活动:对于小宝宝,怎样让TA正确认识钱的价值,了解钱要通过相应的工作来赚取,学会区分TA想要的东西和TA所需要的;对于大孩子,怎样进行理财教育,学会节俭、储蓄和基本的经济常识,同时平衡好金钱和生活。
3——5岁
第一件事:你需要钱来买东西
• 认识钱及其面值。
• 和孩子讨论怎样珍惜免费的东西,比如和朋友玩耍的时光。
• 确定哪些东西是需要花钱的,如冰淇淋、汽油或衣服。
3岁,孩子就开始对钱产生好奇。虽然不能完全理解钱是什么,但他们喜欢观察和模仿大人的行为。孩子在观察模仿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
但有时候,孩子的观念并不正确,他们会认为钱只要向爸爸妈妈要就会有,只知道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却不知道背后也需要付出。所以经常在街上会看到,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不给买,他就会满地撒泼耍赖。
当3岁孩子对金钱产生好奇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给孩子关于金钱的教育了。在理解钱的意义过程中,关于钱的第二件事情对他们尤为重要。
第二件事:你需要工作来赚钱
• 向你的孩子描述你的工作。
• 跟孩子在小区或街道散步时,把遇见的人正在做的工作讲解给孩子听,如公交车司机、警务人员等。
• 向孩子解释,那些开创自己企业,如服装商店、餐馆的人,他们被称为企业家。
• 鼓励孩子设想一下,她如何设立一个饮料摊或卖甜点赚钱。
很多孩子都会舍不得父母去上班工作,而且他们也不明白钱是需要赚的。从4岁开始,可以适当引入工作这个概念,并且开始建立工作和赚钱的联系。
父母有机会的话,可以把自己工作的环境拍个小小的视频或者拍一些照片,放给孩子看,告诉孩子,“看,这是爸爸工作的地方,爸爸工作的地方是生产巧克力的。爸爸很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不仅可以赚钱,而且工作还能帮助到很多其他人。”
这其实是最直观的让孩子理解“工作”概念,而且特别重要的是,父母对于工作的态度,“不仅是赚钱,还能实现个人价值帮助他人”,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的。
等孩子逐渐有了“父母工作”的概念后,就可以扩大各种工作范畴。比如有的城市是有儿童职业体验馆的,就可以带着孩子去做模拟医生、老师等;在家也可以买一些这样的扮演衣服,或者买一些这样的绘本。这些启蒙不仅仅是财商的培养,也是打开了孩子对于今后人生梦想的大门。
第三件事: 你可能需要等待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 让孩子明白荡秋千时应当排队等待,她期待的假期也一样需要等待——有时我们必须等待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 准备三个存钱罐和标签,一个用来储蓄,一个用来消费,一个用来分享。
• 让孩子把一部分钱存进储蓄罐,等攒到了足够的钱TA可以为自己买一个玩具,或者用这笔钱招待小朋友。
“妈妈,我怎样才能买到那个娃娃呢?”“我很喜欢那个手表电话,妈妈你什么时候有钱给我买呢?”
当我家大妞知道每一样商品都是有一定价格,并且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并不是都是用来“买买买”的,于是她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说实在,我们家长一直跟孩子哭穷,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混乱的价值观,家里明明过得挺好的,可是妈妈还是说没有钱。而且以后孩子就算挣到了钱,也会学样哭穷,对自己和家人都会很吝啬,舍不得花钱。
钱不仅能买到东西,更重要的是满足心愿的仪式感。
所以我这样告诉大妞:“其实,你可以和妈妈一起攒钱买,把平常的零花钱攒起来会积少成多,就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她一下来劲了,“那要多少才能攒到呢?”
“那要看你愿意花多长的时间来攒钱,攒的时间少,花得多,自然攒钱就困难;攒的时间长,花得也很少,那么攒钱就又快又容易啦!”
其实大人们大多数是因为想要为了将来买现更大的梦想,或是为了应急的时候做准备而节省用钱。
但是,对孩子来说,听到妈妈没钱的回答时,会不禁想“我家原来很穷”。对于大人来说是很小的谎言,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家很贫困,而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大人应该向孩子传达这样的观念,“不要把钱用在零碎的饮料、零食和玩具上,而应为了今后更大期待而把钱存起来”。
第四件事:你想要的东西和你需要的东西之间是有差别的。
• 外出购物时,列出必需品,如食品和衣物,并听听孩子想要什么东西,以及哪些是可买可不买的。
• 谈谈你家如何决定买什么和不买什么。什么是更重要的,饼干还是新鲜水果?饮料还是牛奶?
•将你们用于食品、租金或房费、衣服等的开支列成一个饼状图,再列出“可买可不买的东西”,让孩子明白:我们只有一定额度的金钱可供花费。
孩子们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在看电机的时候,当玩具和零食的广告播放时,会情不自禁地有“想买”的冲动。在这之中要先考虑真正想要的必需品有哪些,再考虑如何将高价品购入。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使用金钱的,井向孩子多传达父母的金钱观。
家长要告诉孩子“为了购买你最想要的东西,就要舍弃目前不很需要的东西让数子理解这样的介值观。这样,孩子会学到“为了很期待的东西少须要学会放弃眼前不是很重要的东西”这样的道理。
6——10岁
第五件事:你的钱该怎么花,要自行做出选择
• 让孩子参与你的一些小决定,例如在杂货店,解释为什么你选择了这件商品而不是另外一件。
• 给孩子两美元,让她选择买哪种水果。
• 跟孩子一起购物的时候问问自己:我需要这个东西吗?我能买它吗?别处能不能买到更便宜的?
去商场、超市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限额,如果买的东西超过限额,可以攒着钱下次买。但是,哭闹的话下次就不会有零花钱了。
当我们看待孩子是平等、独立的态度,他们的行为往往会符合我们的期望。反而家长越是命令式、居高临下的要求孩子,他们就越容易孩子气的「无理取闹」。
这样的约定,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像个大人了,妈妈会和他商量事情。孩子拿着钱就像是一个任务,要选到最喜欢的玩具,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分配、取舍。从而避免在商场这个也要、那个也要,不给就哭的场面。买到的玩具孩子也会更珍惜,不会买来两三天就压箱底,这不就是好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吗?
第六件事:购买东西之前,货比三家是个好习惯
• 买玩具时,和孩子在不同的网店和实体店比价。
• 使用优惠券和打折卡,并告诉孩子可以节约多少钱。
• 如果她帮你剪或者打印优惠券,考虑把节约下来的金额给她支配。
想让孩子成为聪明的消费者,先要让他们看到家长认真购物的样子。让孩子了解在消费前要认考虑买哪样商品、买哪些等等。随着消费经验的提升,孩子会慢慢意识到商品和金钱的关系。
同样是10元,可以购入的商品有很多种,即使是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里的价格也有可能不同。
在同样的商店,商品的价格也可能随着日期或时期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对孩子来讲都是一个个的重大发现,原来10元可以买到一大盒果汁,也可以买一小盒果汁。
同样是果汁,品质与价格会不一样吗?
如果制果汁的公足很知召的品牌,或者果汁本身是由很少见的水果原料制作而成,那么果汁的价格就会比较高。
还有一种情况是,商品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为商品宣传的代言人是人气高的明星,出售价格也有可能会提高。这是因为这样的服务或品牌的价值也被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中了。
在学习了这识和有了消费经验后,孩子会有一套自己选择商品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买食品的时候,应该教给他看商品包装上的使用期限和保质期等说明。这都是通过不同需求角度来解决消费问题的好习惯。
第七件事:将个人信息放到网上与人分享,可能是代价高昂的危险行为。
• 知道你的孩子会经常浏览的网站。
• 决定哪些网站是合适的,用父母控制软件阻止任何不适当的网站。
• 确立规则:孩子不可以在网上泄露任何个人信息,包括生日、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等。
• 没有父母许可,不可以在网上购买任何东西。
福建福州11岁女孩小丽在某直播平台上购买虚拟物品“打赏”主播,用妈妈的支付宝密码陆续花掉了4万多元;江西修水县9岁的小悦进入一个“我的世界”直播房间,在主播不停“点名感谢”下,先后“打赏”这位主播2.1万多元……
据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的初步调研,发现在网络直播每个平台差不多有15%左右都是未成年人在观看,但是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来说确实是非常缺乏。
家长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还要知道保护个人上网安全也至关重要。网络上个人信息的泄露,同样会造成自己人身财产的安全受到侵害。
第八件事:把你的钱存进储蓄账户里,既安全可靠,又能收到利息。
• 和孩子一起参观附近的银行。
• 询问储蓄账户的利率。
• 和孩子一起算算她的账户里存了多少钱,如果银行倒闭,她可以得到多少钱。
• 为你的孩子开一个储蓄账户。
自主意识,是激发所有孩子积极参与一件事情的源泉动力。培养孩子的财商,也需要有这样的自主力量。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存钱罐或者理财账户,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关注财富的来去增减。
压岁钱是宝贝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可以成为宝贝财商培养的一部分。把压岁钱的支配权给孩子,让孩子选择是买东西还是存起来还是组合消费,“当家作主”后的娃娃,会熟悉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也为自己制定购买计划有理性的安排和思考。这会让宝贝很好地控制欲望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把过年的压岁钱、平时给孩子的零花钱存进去。让孩子拿着银行卡,告诉他这里面是他自己的小金库,再花钱的时候孩子就明白,买到了东西,自己的小金库就少了一些钱,钱不是树上长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当然密码最好还是不要告诉孩子(免得小家伙连卡带密码都给别人了),每次取钱的时候都和孩子一起操作就好啦。
如何传承财富,才能让后代保持对财富的“饥饿感”,而不失去创造财富的能力,显然只给钱是不行的,还要教给他们创造财富、保护财富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他们在财富的辅助下,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作为新一代的父母,你想让孩子成为努力赚钱的富一代,还是坐享其成的啃老族呢?
期待更多的中国爸爸妈妈传给小孩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财商启蒙,从小培养起来的高财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