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奥斯卡速评:《罗马》为何输给《绿皮书》

文化娱乐

2019-02-25 19:26

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

时光网特稿

只差一步,今年奥斯卡就能走到时代的转折点。

在线流媒体Netflix出品的《罗马》最终输给《绿皮书》,没有创造历史。

难怪有网友开玩笑说,奥斯卡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但终究还是美国的。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举办了91届,依旧没有外语片拿到了最佳影片,《罗马》和《卧虎藏龙》(华语)、《美丽人生》(意大利语)等几个前辈一样,冲顶失败。

罗马》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外语片三项荣誉,证明了阿方索·卡隆是当今最全能、最出色的电影人。但遗憾的是,没有拿到最大奖。墨西哥三杰中只有卡隆没拿过最佳影片,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鸟人》和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水形物语》都曾拿过。

罗马》登顶失败的原因估计在电影之外,作为传统电影人和电影院的眼中钉,出品方Netflix的激进策略似乎要背锅。部分评委可能在最佳影片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在影院放映的电影,而不是只在网络播放的“电视电影”。

即便《罗马》已拿到威尼斯金狮奖,为报名奥斯卡租借了部分影院放映。但Netflix绝大部分原创电影不在影院放映,而且对票房数和线上播放数遮遮掩掩。这两点电影院和老派电影人相当恼怒,一方面影响影院渠道收入,另一方面票房公开是当代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奥斯卡最大奖没给Netflix,但不可否认,流媒体对电影工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随着亚马逊、苹果、迪士尼和华纳在这块业务上的发力。时代的转折点,早晚会到来。

阿方索·卡隆是首个同时拿到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的人

绿皮书》登顶的美国逻辑

由于评委主要由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摄影师等组成,奥斯卡奖本质上是电影行业奖,也就是同行对同行的评价。颁奖结果并不会完全切合影迷和媒体的口味。

今年的最佳影片《绿皮书》烂番茄为79%,而《罗马》则高达96%;不过,这个结果倒是和影迷口味接近,全球影迷聚集的IMDb上,《罗马》7.9分,《绿皮书》高达8.3分。

从个案来分析,《绿皮书》获奖体现了好莱坞传统的一面,一来影片采用传统公路类型和黑白搭配的演员阵容。二来,故事涉及的是美国历史上的种族矛盾,过去很多电影都有涉及,《绿皮书》进行了略有不同的演绎。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种族问题”是一把高悬在美国社会上的利剑,从磁带的A面来看,《绿皮书》描述了种族隔离历史的种种不堪,试图通过个体之间的友谊来化解黑白之间的对抗。

斯派克·李的《黑色党徒》虽然也体现了这一点,甚至还和当下社会巧妙嫁接,但在主角的表演上和《绿皮书》略有差距。

绿皮书》黑白配演员阵容+公路片类型

在磁带的B面,《绿皮书》还探讨了个体面对世界的尴尬,从小就被培养成钢琴家的黑人唐·舍利,和普遍处于底层的黑人完全不同,隐隐中受到排挤,他的性取向更让自己成为孤独的存在。

当唐·舍利发出“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的怒吼时,善用民间智慧的托尼给出的建议是“孤独的人都害怕踏出第一步。"是的,要改变复杂的世界,除了才华,还需要勇气。

当今世界,族群矛盾造成的撕裂不仅发生在美国。个体如何与群体相处,也是每个人会面对的问题。虽然最近两年的扩容,奥斯卡新评委更加国际化,但超过8000多名评委中,美国评委或者生活在美国的评委比例依旧最高。又或许,钢琴家唐的才华和老司机托尼的勇气,也给了其他国家评委一些触动。

奥斯卡的收视率焦虑和妥协

作为颁奖季的“终极战役”,奥斯卡原本已慢慢地和暑期档分工明确,一个负责娱乐和利润,一个负责艺术和名誉。但近年来,组委会对收视率下滑又感到焦虑,想改革又不敢把步子迈太大。

去年夏天“天才般”提出设立最佳流行电影,被业内人士喷得不成人形只得取消。邀请笑星凯文·哈特主持奥斯卡拉升收视,结果对方的社交媒体被“挖坟”闹得沸沸扬扬,干脆不设立主持人;为缩短电视直播时间,想将最佳剪辑奖放在广告时间段,被业内认识抗议后只好作罢。

“最佳流行电影”被取消了,原本被“照顾”的对象《黑豹》在奥斯卡上倒是没丢人,被部分内地网友讥讽为“政治正确”代表该片,连拿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的技术大奖。只是不知道,《黑豹》最终对收视率有多大的提升。

(据外媒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奥斯卡收视率比去年提升14%,主要原因是去年奥斯卡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的一次。)

bosslogic绘制的《黑豹》奥斯卡获奖图

少数族裔背后的好莱坞全球化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年20个表演奖项提名中,多达7个角色是LGBT。凭《波西米亚狂想曲》获得影帝的拉米·马雷克,凭《宠儿》拿到影后的奥莉薇娅·柯尔曼,还是获得最佳男配角的黑人演员马赫沙拉·阿里,他们扮演的角色都是同性恋,或者有同性恋倾向的人。

作为埃及移民的后代,拉米·马雷克通过扮演的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大获成功。弗雷迪是摇滚音乐界著名的同性恋,信奉拜火教的印度波斯人,算是亚裔。他在去世前一天,才敢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和罹患艾滋病的事实,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她在摇滚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给予全球观众的感动。

拉米·马雷克的获奖,顺带应证了另外一向奥斯卡传统:对歌手、音乐家等角色的偏爱,早前杰夫·布里奇斯的《疯狂的心》,杰米·福克斯《灵魂歌王》、阿德里安·布洛迪《钢琴家》都是例证。

夏威夷血统的"海王"杰森莫玛祝贺华裔导演金国威

除了大放光彩的墨西哥人阿方索·卡隆,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导演金国威是华裔,父母都是中国人;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导演石之予也是华裔,她马上要执导皮克斯的长篇动画;最佳真人短片《肤色》导演Guy Nattiv来自以色列。当然,获得三项大奖的《黑豹》,主创团队大部分也是非洲裔。

没错,夺得最佳影片的是美国人的美国电影,但少数族裔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电影人,还是能通过这个舞台证明自己。

宽泛意义上来说,奥斯卡是好莱坞电影文化的一种展现。这些年来,好莱坞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吸引着全球电影人的进驻。

所以,奥斯卡是美国的,确实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