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科技助老发起人张佳鑫、社区医疗公益队员张晓艳、绿化志愿者廖理纯 把平常小事儿做成伟大善举

看中国

2019-02-25 22:18

作者:□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 来源:

“夕阳再晨”公益组织志愿者教老人用手机

“北京榜样”的歌词这样写道:“千万人中你很平常,你我常走在同一条街巷……你是我的邻里街坊……”在“北京榜样”群体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用数年、数十年如一日的“勿以善小而不为”,用“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坚持,把最平常的小事儿做成伟大的善举。

发起公益

惠及需要人群

“您别着急,我一点一点来教您怎么用。”2月2日,距离年三十儿还有两天。“夕阳再晨”公益组织为老人带来了“科技助老课堂贺岁档”主题活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正在学习抢红包等微信功能的使用。

特意从知春路赶来的李阿姨,拿出手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慢慢了解微信的各种功能。“小张搞的这个公益活动,我都参加很多年啦,学到不少电脑、手机的使用方法。”李阿姨口中提到的小张叫做张佳鑫,他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青年教师、2014年度北京榜样

2011年5月,张佳鑫发起“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带领志愿团队走入社区,“一对一”“一帮一”个性化教学,帮助老人学会手机上网聊天、挂号、电子支付、拍摄小视频等新技能。

如果说张佳鑫的公益行动帮助老人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志愿者的陪伴更为老人带去了家人般的温暖,那么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教授、2016年度北京榜样张晓艳则带领同行们在志愿行动中践行医者仁心。

2015年3月5日,张晓艳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目前已拥有志愿者900多位,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服务基层次数最多的全国性医疗公益团队。第一次义诊活动,张晓艳带着十几名医生去了山西武乡。医生们加班加点,为当地的500名患者进行了义诊和健康咨询。

公益行动的路上,还有2014年度北京榜样、社会公益人士廖理纯。他28岁创办了自己的企业,39岁企业年销售额数亿元。2004年起,他从公司管理中脱身,投身公益事业,参与沙漠植树,栽下了绿色的树木。2011年4月,46岁的廖理纯做起全职绿化志愿者。为了固沙防尘、治理雾霾,他自筹资金,至今已投入2000余万元,在内蒙古、河北地区组建了三个绿化志愿者基地,2018年第四基地也已经选址完成。

传递爱心

众人参与善行

张佳鑫、张晓艳、廖理纯的公益行动路上并不孤单,他们传递的爱心也让越来越多的也参与到行善中。8年来,在张佳鑫的带动下,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河南、四川等19个省市的100余所高校志愿者加入到科技助老公益活动中,累计参与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覆盖全国500余个社区,直接受益老人达到20万人,间接帮助老人80多万人次。

而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让张晓艳感动的事情有很多。有的医生报名了活动,因为工作忙不能随团走,但忙完工作后就自己买票连夜赶过去;有的医生因为当时走不开,宁可自己开车赶过去,也不愿耽误义诊活动;有的医生出发时突然身体不适,却带病坚持不掉队。

几年来,在张晓艳的带领下,志愿团的专家们先后奔赴河北隆化、山西长治武乡县、北京密云鼓楼街道养老院、河北固安和滦南县、陕西省安康白河县、福建三明将乐县、西藏林芝市县村、江西赣州寻乌县等开展各种医疗援助。

几年来,志愿团队的医生们行程数十万公里,为超万名患者做义诊咨询和健康指导,为县市医院、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5000多名医护人员开展疑难杂症会诊、诊疗培训等帮扶活动。不过,考虑到还有很多地方没法及时涉足,张晓艳便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用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基层医生互相交流。如今,她正筹备网络远程培训基层医生的工作。

8年来,每年4月到11月,廖理纯几乎每个周末都带领志愿者从北京向浑善达克沙地进发,剪苗、挥锹、种树。从没刨过地的公司老总如今在志愿者中得了“锹王”称号。截至去年10月中旬,在廖理纯的带领下,已有330余批志愿者,1.2万人次进军沙漠,栽种树苗130余万棵。

■我学榜样

密云红十字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齐俊杰:

张佳鑫发起“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张晓艳发起成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廖理纯投身沙漠植树……他们在公益志愿活动中的坚持和热情,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但那些平凡的伟大并不遥远,在我看来,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时时可为、人人可为。

密云红十字爱心志愿服务队是由一群民间爱心人士自发组织起来的,起初仅仅是从QQ群起步的,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经过几年的成长,爱心志愿服务队已经形成了“爱心向日葵”——关爱库北水源地山区儿童项目、福利院孤残儿童和老人关爱项目等品牌活动,成为一支在密云广受好评的社会公益组织。

如今,我们期待更多人参与到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学等方面的公益活动中来,将志愿之心传递下去,将公益之爱散播开来。因为我们相信爱汇聚到一起,才能温暖社会。

北京市昌平区前锋学校教师王梓妃: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在平凡的世界里生活。在我看来,公益情怀不必在意伟大或是渺小,只要心存善意,对人温暖,便能够持得一颗公益之心,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我常常教育每一个孩子做善良的人。所谓“教书育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在成长中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领他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才是“育人”的真谛。

在我看来,公益的起点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我们孩子们互帮互助,奖励他们团结友爱。或许我们做不到像公益大咖们一样付出满腔热情和精力去参与志愿服务,但我们可以做到,对身边的人友善,对遇见的人微笑,为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勇敢与博爱鼓掌。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