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样做就不会被中国赶出西太平洋
【翻译/观察者网 马力】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发动对华贸易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华盛顿的许多人(无论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都十分担心中国的崛起意味着美国时代的终结。这种过度的恐惧本身可能成为两国冲突的起因。
首先一点,中国目前在经济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么严重。按照“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标准计算得出的GDP经常被用来说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在2014年超过美国,然而它只是经济学家们在对不同经济体的生活水平进行比较时所使用的一个指标,它不适合于用来衡量国家的实力。因此,虽然许多经济学家都预测中国最终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他们预计这一天将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到来,而且还取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然而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
第二点,经济实力并非衡量一国地缘政治重要性的唯一标准。在军事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领域,中国均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的军费开支约为中国的3倍。虽然中国的军事实力近些年出现了大幅增长,但研究全球军事平衡的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并不具备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的能力。与此同时,据波特兰公司发布的“软实力30强”名单,中国仅排在第27位,而美国位居第4位。
另外,就综合实力而言,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取代美国的地位。俄罗斯的人口规模在萎缩,而且该国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而印度和巴西这两个2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一种仅是权宜之计的战术层面的联盟关系,不过像上世纪50年代那种中苏之间真正的联盟关系是不太可能出现的。虽然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权力向该地区转移,不过中国在亚洲内部还受到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制衡,而美国仍将在维持亚洲内部力量平衡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另一种过度的恐惧在于,一些人认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对于当前这个它并未参与创建的国际秩序,中国不会做出什么贡献。特朗普正是按照这一思路给中国贴上了“修正主义大国”的标签。
不过这还是夸大了问题。中国一直从1945年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中获益,而且中国也对这一秩序做出了贡献。中国如今是联合国维和事业的第二大出资国,而且中国还响应了联合国在应对埃博拉病毒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所提出的倡议。另外,中国还从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经济机构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表现证明,它并不想推翻一个可以从中获益的国际秩序,它其实正寻求在这个国际秩序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过,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长,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我们有理由对中国操纵贸易体系以及强迫性知识产权转让进行反击,然而过度的恐惧可能是有害的。此外,将今天的美中关系与20世纪初的英德关系进行类比也是有误导性的。早在1914年之前,崛起中的德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就已经超过了英国。
然而,中国实力的增长也意味着“美式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将不得不有所改变。而另一方面,全球公共产品的生产活动也需要中国与美国共同来承担。因此,我建议美国应作出如下改变。
首先,我们应剔除“自由主义”(liberal)和“美式”(American)这两个词,并用“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国际秩序”(an open and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取而代之,这才是明智之举。虽然中国可能不会取代美国的地位,不过中国、印度等经济体的增长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是会出现不可避免的下降。
其次,虽然美国将继续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不过如果希望成功解决一系列国际问题,美国获得其他国家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把美国的力量投射到其他国家身上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还必须思考如何打造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与他国分享权力。
例如,如果中国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美国也将从中受益。在当今世界,国际网络和国际连通性(networks and connectedness)是非常重要的实力来源。目前,以大使馆、领事馆和使团数量来衡量,在洛伊研究所发布的国家排名中,美国位居第一。此外,美国还有60多个与自己签署协议的盟友,而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盟友。
特朗普削弱联盟关系的行为对美国自身造成了伤害,他的这种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的威胁不亚于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威胁。如果美国能继续维持自己的联盟体系,那么中国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的可能性就是十分微小的,更不要说主宰全世界了。
下面是《金融时报》读者在本文后的留言,观察者网选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Soprano:很感谢你,约瑟夫·奈,在当下这个恐华症蔓延的时代里你还能发出一些理性的声音。我们知道几位中国作家的名字?中国歌手呢?公共知识分子呢?体育明星呢?中国的确在过去40年里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成就,不过在软实力方面,中国还是很弱的。在今天的世界上,软实力相当重要,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Willy188回复Soprano: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你懂中文,如果你在亚洲生活过一段时间,你就会知道如今中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尤其在东北亚和东南亚,恐怕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是如此。我还没去过非洲和南美,不过这两个地方已经被列入我的旅行计划了。我敢肯定,中国的影响力在非洲和南美也在增长。
Excolonial回复Soprano:中国人又知道几个西方歌手的名字呢?并不很多吧,他们有14亿人自己的乐迷圈子,西方歌手对他们来说也是不相干的存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对他们来说也是如此。
Soprano回复Excolonial:好吧,关于歌手这个例子,我接受你的观点。可是西方的作家、大学和艺术呢?我敢肯定这些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因为西方的作家、大学和艺术在全世界都是家喻户晓的。我不是说中国没有优秀的文化,我只是说,中国的文化要想像西方文化这样被全世界所熟知,他们的传播能力还需要加强。
Paul A. Myers: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分析了当下的国际局势,而且此文对我们制定面向未来的有建设性的整体战略很有好处,不像来自五角大楼的那些充满了虚无主义的对中国崛起的惊恐论述,他们认为只有一直维持数万亿美元的国防开支才能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21世纪对于全球海洋大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向亚欧大陆内部投射陆军兵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在二战后经历的繁荣其实源于在军事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在经济领域也产生了很好的效益。美国与欧洲和远东民主国家之间的军事盟友关系对于那些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长期利益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在中东和南亚地区的军事投入却为美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在上述两个地区发动的战争都是通过借外债才得以维持,这把当下这个时代变成了一出悲剧,而且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那种宏大的悲剧。对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经济体)来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所涉及的后续项目,他们在南亚和中东地区多领域的投资将为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说,从经济角度来看,南亚和中东未来将为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带来持续不断的经济利益,而美国当下在中东和南亚的过度介入除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开支什么也带不来,这种过度介入对美国国内经济和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来说毫无益处。当下这一局面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警告,它告诉我们,美国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在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整体战略了。打造更加紧密的商业和经济合作关系应该构成美国对东半球新战略的核心,我们应该弱化在亚欧大陆的军事存在。
obbby:说到底谁会在乎这些呢?我们自己生活得怎样并不取决于我们国家的GDP。世界上最穷国家的富豪很可能比中国或美国的普通人生活得更好。只要我们能取得个人成功,国家成不成功又有什么关系。
Swamiji回复obbby:你说的不错。不过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他出生在一个非洲国家(而且不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能够从南非移民到美国来),那么他就不可能在1975年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微软公司。
Sound of the Suburbs:美国的问题大多出在内部。从1984年起,美国的股息、租金、利息和资本性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劳动收入,如今美国已经成为不劳而获者的天堂。美国正在从内部被大家掏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曾指出:“并不是收入不平等在杀死美国的资本主义,在做这件事的可能是诸如银行这样的寻租者和健康医疗等产业”。他们脑子里想的只是赚钱,他们根本不明白创造财富是什么意思。我提示一下,请看看哪些产业对美国的GDP做出了贡献,哪些产业没有。他们完全不懂这些。不过这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都是按照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原理来看问题的。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出现要早于开始统计GDP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还以为资产价格在经历过通货膨胀后的增值相当于创造了财富。
Sharp Cheddar:这篇文章毫无新意,都是老掉牙的话了。约瑟夫·奈忘了提及一点,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霸权形象的维持其实有赖于人们一直以来的一种错误观念——美国是一个温和仁慈的超级大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其实是长在地球表面的一个恶性肿瘤。美国之所以没有被与历史上的那些邪恶帝国归为一类,原因在于美国把自己力量的施展用有诱惑性的自由民主进行包装,而在骨子里却毫不声张地奉行着冷酷的干涉主义对外政策,美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这样做的国家。委内瑞拉的政权更迭便是一例,对此哪位还有不同看法吗?那些支持“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人太幼稚了,他们都是傻瓜,他们并没有看清美国的对外政策不过是在演戏,制定那些政策就是为了蒙骗其他国家那些无知的老百姓的,让他们以为美国是个温和仁慈的超级大国。我们还是要感谢特朗普总统,美国不再演戏了,美国不再蒙骗大家了,美国霸权的本质已经大白于天下。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9年2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