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完成核动力巡航导弹关键测试 专家:或能够突破美国多层反导体系

新闻回顾:
据报道,俄罗斯近日成功完成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核动力装置试验,有俄罗斯专家表示,这款导弹将很快展开“摧毁目标”试验,目前的反导系统将无法对它进行拦截。
“海燕”导弹究竟是一型怎样的装备?它的出现会对目前俄美的核战略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就相关话题,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杜文龙将为您做深入解析。
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杜文龙介绍,“海燕”导弹采用核动力装置,射程将超越以往的任何一型导弹。凭借灵活的巡航路径和超快的速度,“海燕”导弹能够轻易突破美国目前的多层反导体系。
“海燕”导弹是一种核动力巡航导弹,动力方式和爆炸方式去分析叫双核武器装备,第一它携带核弹头,第二它是核动力,像一般的巡航导弹是涡喷小发动机,飞的时间包括距离都不是特别长,所以这款导弹可以低空飞行,而且可以进行无限航程飞行,而且对目前传统的打击线路是一种颠覆。
“海燕”导弹设计的初衷就是要颠覆美国目前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美国目前的防御体系是针对弹道导弹,就是高举高打,像俄罗斯的“布拉瓦”导弹、“亚尔斯”导弹、白杨M导弹,“萨尔马特”导弹,这种导弹是把自己首先送入地球轨道,然后穿越大气层,最后以弹道方式回落打击美国本土。但是这种高举高打,第一能发现,第二可以拦截,所以它的攻击隐蔽性和突然性有所降低,所以美国是专门拦这种导弹设计了多层次的弹道防御体系。但巡航导弹不走寻常路,它是在低空飞行,比如在平原地区飞150米,在山地飞200米,在海洋上空飞50米,这样完全在地杂波和海杂波的范围中飞行,对方各种雷达预警体系根本没有办法发现,所以它利用雷达的盲区对目标进行突防。美国目前很多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第一看不到,第二拦不到,所以对于美国三段多层的防御能力有重要的颠覆功能。

如果导弹想采用核动力装置,核反应堆的小型化和密封性都是技术难题。
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杜文龙认为,俄罗斯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果能够彻底解决动力控制和装备污染等问题,“海燕”导弹将很快列装部队。
从俄罗斯发布的消息来看,应该是技术问题有了重大的突破,它这次进行了全程飞行,根据自己设定的时间包括航路,进行了完整弹道的飞行。类似的巡航导弹美国在冷战期间做过,但是他发现在飞行过程中不稳定,一旦失控,核动力反应堆,无论是掉在城市,掉在海洋,掉在居民地,掉在陆地都有严重污染,而且飞行过程中一旦失控以后,不知道它在哪,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所以它是一个飞行的小反应堆,这样对整个的大气、海洋包括土地会构成严重的污染。俄罗斯之所以敢进行这样的核动力飞行测试,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如果能够确保整个飞行过程中动力装置的稳定或者一旦失控之后,它的辐射范围包括封闭性能能够得到控制,这也能取得比较好的作用。目前看如果核动力装置可靠性包括各种方面的问题逐步解决,就能够为今后正式列装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如果动力问题解决,核弹头对于俄罗斯根本不是问题。另外像发射也不是问题。所以目前看只要动力技术过关,动力的污染得到一个有效的控制,就可以投入实战。

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杜文龙认为,俄罗斯研制“海燕”导弹是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等行动的回应,如果美国继续咄咄逼人,很可能会给目前的俄美核战略局势带来颠覆性后果。
“海燕”导弹如果投入实战,对目前美国、俄罗斯所形成的这种战略平衡有一定的颠覆作用,如果出现了无限航程、无法防御的导弹,美国第一没有类似装备,第二没有类似能力,所以它的打击能力应该超出了目前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约束范围。另外俄罗斯也在搞水下的核水雷,如果在美国根本防不住的区域内,真的有新武器问世,有新装备形成,对于目前核平衡有颠覆作用。
当然首先打破平衡的是美国,如果美国不退出《中导条约》,或者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方面持保留态度,俄罗斯不会在经济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展开新一轮战略武器的研制,因为本身武器装备的发展是烧钱的工程,特别是战略武器装备。从这点去分析,如果美国在核问题上态度保持理性,我想这款导弹的搅动作用应该有限。
作者:王锐涛
(图片源于网络)

消息来源:CNR国防时空
本期监制:孙 利
责任编辑:朱西迪、刘梦源
投稿邮箱:gfsk@cnr.cn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