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创新经营之道,教你逆转倒店潮!
思考创新经营之道,教你逆转倒店潮!
台北东区商圈店面近期频传“关店潮”,老店熄灯、商圈没落,大量的空屋店面引发各界讨论。原因当然很多,除了经济大环境影响、房租租金高昂之外,电子商务的持续成长,也是导致实体零售逐步退出的因素之一。
国际也是如此,去年底美国购物季零售数据公布,出现逾九年来单月最差的数字,因此就有人预测有些企业在这波景气寒冬下可能再也撑不下去。果然,最近就传出成立于1956年的美国平价连锁鞋店Payless因债台高筑加上竞争激烈,可能关闭约2,500家门市,若成真将创下史上最高零售商门市清算数纪录。
这一连串实体零售缩编倒闭的消息,让许多人以为“实体已死”的趋势将近。但事实上不然,许多新形态的商业空间运营设计仍不断进入市场,为实体零售或线上线下的整合带来新的刺激。
“结市”手段
南京开幕的苏宁极物内部
其一是以地标型、网红型建物作为“结市”手段:去年3月在南京开幕的苏宁极物,以原木质感风格与多元生活体验场景,如科技、电竞、图书及咖啡等,打造生活新地标,快速吸引年轻消费族群;社群媒体小红书也在去年6月开设实体店Red Home,延伸都会美妆时尚、红与白的品牌意象打造线下体验空间,并结合趣味的拍照场景主题,成为打卡热点。
以数据分析取代专家策展
其二是以数据分析取代专家策展来精准对焦,展售产品:一般零售商场多由内部商品采购团队依据过往经验选择销售商品,但Amazon在去年9月开设实体店Amazon 4-star,主打销售Amazon电商平台上评价达4星以上之产品,每周进行更换轮替。Amazon 4-star的经营关键主要是运用过往电商销售累积的评价资料库,将消费者评价数据转化为实体商场主题的基准与依据,例如“最期待商品”、“最常合购组合”等,以网路顾客推荐取代商品团队决策,取得消费者信任。
运用零售空间作为实测场域
其三是运用零售空间作为新创团队产品的实测场域。美国百货Target推出Open House,作为智慧家庭或IoT科技商品之体验场域。有别于一般科技商品展示卖场,Open House为新创原型产品特别规划一区Garage,并与群众募资平台Indiegogo合作,让新创团队展示早期阶段之新创产品,不仅可以搜集量化体验回馈意见,也让消费者在现场体验后直接进行预购。
不仅经营空间 更经营社群
Westfield Bespoke
其四,不仅经营空间,更经营社群。美国百货业者Westfield、香港地产业者Swire也开始经营Co-working Space,Westfield的Bespoke主要为零售科技新创而设,并透过社群活动汇聚相关零售、电商相关业者进行交流;Swire除了办公空间租赁外,也致力连结会员、太古地产租户及太古旗下公司。由上述可知,创新空间经营之道已不再是单纯的转租,须更深度地经营其中的社群,扮演商业资源串联的枢纽要角。
就策略思维观察,上述个案反映出几个转变:首先是空间属性由消费型拓展至商务型场域。目前台湾商场主流模式仍以大众消费为主,但商场内的品牌、餐饮同质性高,且在民众消费力无明显提升的状况下,消费型场域经营已面临瓶颈;因此可从商务角度思考空间功能,例如结合零售know-how与商业资源,透过市场测试场域、共同工作空间等发展另一块领域。
其次,合作对象由消费性品牌业者拓展至电商通路或新创业者。过往商场的招商对象多以品牌业者为主,然而现今电商通路及新创群募平台也拥有许多商品,甚至更懂新世代的消费趋势,加上O2O的推波助澜,未来新型态的通路合作将有许多可能性。
最后,零售决策将更讲求科学数据。目前数据对百货商场经营的意义是辅助决策,透过来客数、客单价及坪效数据的掌握来协助招商、营运方面之评估,决策仍以经营团队为主。未来应可借镜电商做法,以网路社群分析及趋势掌握来建立更客观、更消费者导向的决策机制,以数据策展思维提供创新产品组合,来提高客户的采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