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奥斯卡影片在中国:引进加速了,类型更多了

文化娱乐

2019-02-25 13:25

奥斯卡奖项刚刚颁出,今年两部最大的热门片平分秋色。最佳影片大赢家《绿皮书》将于本周五3月1日在全国上映。此外,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获奖者《罗马》也早在去年就传出将引进内地,相信伴随奥斯卡的热度,定档不会太远。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的《登月第一人》曾打算去年引进,但最终未能成功发行。

纵观近年来奥斯卡获奖影片引进中国内地的节奏,可以发现,中国观众看到“颁奖季”新片的速度越来越快,类型也逐渐增多。

把时间线拉开十年来看,早年中国电影每年的引进片配额有限,市场上比较亲睐重视视觉效果的“大片”,几乎没有一杯羹能够分给这些可以看作是当年度最优质的影片们。即便奥斯卡不如“三大电影节”那么文艺,许多获奖影片也不够商业类型,所以过去很多年里,除了诸如《泰坦尼克》《阿凡达》《盗梦空间》等本身具备足够商业元素的类型大片之外,大部分奥斯卡影片都无缘中国内地大银幕。

而真正获得最佳影片桂冠的片单中,也只有去年的《水形物语》和2011年《国王的演讲》登临过大银幕。大部分带有政治色彩的影片,尤其是每年奥斯卡必备的黑人题材还从未被中国观众买过单。

2011年,《国王的演讲》拿下最佳影片一年后趁着第二年的颁奖季热度匆匆在国内上映,当时的票房仅仅646万元。

之后几年,引进的影片也是寥寥,即便有2012年的《战马》,2013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4年的《地心引力》等影片引进,也是属于有热门导演和演员的加持,是类型片引进的常规操作,引进时间也多在颁奖之前。

2015年仅有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模仿游戏》在国内公映,引进时间是暑期档,斩获5000多万票房。本片在奥斯卡虽然获得多项提名但斩获寥寥,引进的理由应该是得益于“卷福”的人气和光环。

2016年的片单中有《火星救援》和《荒野猎人》两部影片被引入内地。《火星救援》作为当年最硬核的科幻片,北美上映后引入内地几乎是顺理成章。而《荒野猎人》的引进更像是顺应奥斯卡的热度,“小李子”陪跑多年,连中国观众都为之捏上一把汗,获奖后的一个月内,这部莱昂纳多突破之作就在国内上映并获得了3.77亿元的高票房。

2017年的颁奖季影片是进入内地市场最多的一年,共有《降临》《雄狮》《海边的曼彻斯特》《爱乐之城》《血战钢锯岭》五部。其中《爱乐之城》在颁奖季大热,在奥斯卡颁奖礼之前已经趁着情人节档热热闹闹在国内上映并获得2.48亿票房。而《降临》和《血战钢锯岭》的引进更偏向于常规类型片引进的操作,《海边的曼彻斯特》和《雄师》是内地院线少见的海外文艺片类型,812万和1716万的票房,中国内地观众在大银幕看到的时间大约是在颁奖季半年之后,而这个票房也是比较客观反映当时中国文艺片市场的数字。

2018年,奥斯卡颁奖结束后,《水形物语》于次月16日在全国公映,票房1.05亿;获得最佳女主和男配的《三块广告牌》次月在全国艺术电影联盟院线上映,斩获6497万票房。此外,热门影片《至暗时刻》和《敦刻尔克》也早于颁奖季登陆了内地大银幕。

事实上,由于过去颁奖季影片几乎无缘内地大银幕,真正热衷于文艺片的影迷基本上早在奥斯卡颁奖前就通过各种渠道欣赏了入围最佳影片的作品。而这部分的影迷反而是颁奖季中商业性不那么强的影片的核心受众群体,因此,回看这些年来奥斯卡的引进历程,绝大多数拿大奖的影片在内地上映时都已经“过时”了。而票房大热的几部影片大多得依靠大明星和特定档期话题的加持,方能突破“天花板”。

目前,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绿皮书》的预售已达162万,预排片19.7%,不过周五的排片量目前还未确定,相信随着获奖热度的增加,影片的排片还会走高。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