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蝙蝠——日本海自“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
本级舰可以视作其前级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改良版,中间有大型的直升机库可以容纳三架直升机和整备设施,比榛名级还要成功,也是第一艘搭载3D扫描雷达的日本军舰。
日本防卫省长官中曾根康弘(后来出任首相)提出了"航路带"的构想,从日本本土南端到北纬20度的钓鱼岛、冲之鸟岛、南鸟岛的海域范围内,画出东、西两条海上航路,这就是日后日本"防卫海上生命线"构想的起源。
为了守护这个面积广达78万平方公里的"航路带",日本防卫省遂在第四期防卫力整建计划提出了领导直升机驱逐舰(DLH)的方案,建造两艘排水量8700吨、可搭载六架直升机(其中四架处于备便状态)的舰艇,并配备鞑靼人防空导弹、燃气涡轮机等先进装备,可作为舰队反潜于防空中枢。
美国海军在1970年前后也针对专用搭载直升机的小型母舰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就是美国海军内部在1972年1月推出的"制海舰"(SCS)的前身),欲随时保有一架直升机在海域上空值勤,整个反潜直升机队规模至少要有六架,这意味着一艘搭载六架直升机的DLH只有随时保持一架直升机在空值勤的能力,远不及原先设想的四架,根本难以有效捍卫面积广大的"航路带"。
正因为不切实际,DLH计划首先缩减为只造一艘,随后又因为1973年以阿赎罪日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经济不景气,日本国家经费紧缩,昂贵且风险较高的DLH遂遭到全盘放弃。
取消DLH后,日本海自退而求其次,建造两艘改良自榛名级的直升机驱逐舰,这就是白根级,于1980年代初期服役。相较于两艘榛名级都采用以往著名的日本海军战斗舰舰名,两艘白根级(白根、鞍马)采用的虽然也是山名,但都没有类似的渊源。
白根级的基本设计延续自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舰体、装备的布局差不多,都拥有位于舰体中央的集中式大型上层结构以及能操作三架大型反潜直升机的机库、舰尾甲板,装备的配置也与榛名级十分类似,动力系统则完全相同。
不过白根级的舰体比榛名级长6m, 满载排水量增加到7000吨;舰体延长主要是因为白根级增加更多电子设备以及近程防空系统,包含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射器、射控指挥仪以及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等。
这些装备主要部署在舰体中段,而这个部位也是白根级与榛名级设计差异较大的地方。两者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榛名级采用单一的大型烟囱,白根级则拥有两个。
标准排水量5200吨,满载排水量7200吨;舰长159米,舷宽17.5米,吃水5.3米;2座IHI蒸气锅炉,双轴推进;最高航速32节,续航力4500海里/15节;编制370人。
2座MK-42型127毫米54倍径舰炮;1座八联装74式ASROC反潜火箭发射器(8枚备射,舰上另储有16枚备用弹);1座八联装MK-29海麻雀点防御防空导弹发射器.
2座MK-15密集阵近迫武器系统;2座三联装324mm 68式鱼雷发射器 (使用MK-46或89式鱼雷); 3架SH-3/SH-60J反潜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