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远征履职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年:不要做顶着名头的“假”委员
刚“走马上任”全国政协委员一年,这位北京人艺演员队新任队长忙于拍戏的同时,履职工作也没有落下。“国家能把这份荣誉和责任放到你肩上,是对你的信任。”近日,冯远征从《茶馆》排练现场挤出15分钟时间与记者分享了他一年来的履职故事。连日来,冯远征紧张排练的被誉为北京人艺“镇院之宝”的老舍经典名剧《茶馆》,是他建言里常被谈及的话题。
“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不是我给你一个题材,你给我一笔钱这么简单,国家艺术基金也要有‘刹车’功能。” 冯远征结合自身工作感受谈到,从2005年到2015年、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磨一剑”才让《司马迁》和《玩家》两部话剧赢得可喜的观众口碑。他建议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剧本创作专项基金,艺术精品需要分阶段打磨,国家艺术基金也要“分阶段刹车”。
“应从剧本源头进行审查,一个阶段过了给你批钱,还要打磨?对不起,再审通过才行。”他介绍了一个国家艺术基金作品的“失败”案例,一个项目从批准到演出仅用一年,“钱有了,质没了”,剧本上的“苦工”不够,“作品不精”也是定局。冯远征认为,项目演出期限需宽放严管,如此才符合艺术市场规律。
艺术基金“回笼”机制、项目资金使用年限、演出场次规定、部分收益“反哺”……“新”委员冯远征说到履职一点也不含糊。“我会继续关注你们的实施情况。”在每次收到相关部门回复后,他都会脱口说出这句话。
谈起履职感受,冯远征坦言“真不简单,一直在学习。”刚当选时,他还频繁向“老”委员“取经”,他说对每份提案都特别谨慎,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一届全国政协对委员的高要求和严标准,更加注重提案的务实。
“提案要有用,不能是虚的。”谈及去年九月在北京市东城区沿途考察三里河景观、草厂重点风貌保护区及西城区北京坊项目调研时,冯远征体会良多,“有关社情民意的提案要有动机、数据和调查,只要深入到生活中去,就能够体察到社情民意。”借此“密钥”,他还在去年推动解决了东四旅游大巴乱停问题。
(原题为《【我交作业啦】他,从裕泰茶馆走出,奔向全国政协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