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天津财政:连续两年收入负增长,非税收入大幅降低
根据天津市财政局公布的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2018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6亿元,比上年下降8.8%。
这已经是天津财政收入下降的第二年。2017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0亿元,比上年下降10.4%。
从2018年的天津财政收入结构来看,非税收入下降是导致财政收入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2106亿元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625亿元、非税收入481亿元,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0.8%,而非税收入则比上年降低31.1%。
实际上,近年来非税收入在天津财政中一直占比较高。2016年税收收入1624亿元非税收入1099亿元,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比例高达40%,而当年全国各省市非税收入占总财政收入比例平均为24.1%。
非税收入占比居高的背后是企业隐形负担的加重。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两个部分。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在一地的财政收入中,如果税收收入比重高,则说明当地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与行政权力相关的非税收入占比较低,企业和居民负担较轻。反之,如果出现非税收入增长过快、占比过高,则意味着企业的隐性负担在加重,还会带来当地投资环境的恶化。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朝才曾表示,“在经济下行和税收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应防止以非税收入的非正常快速增长来弥补税收增长不足的现象。”
从2017年开始,天津财政中的非税收入就开始大幅下降。当年非税收入698亿元,比上年下降32.7%。在解释当年财政收入下降原因时,天津市财政局曾表示,2017年“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时期,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积极调整财政结构,降低非税收入占比,努力做实做优财政收入。”
2018年,天津市财政非税收入在上年下降32.7%的基础上再下降31.1%。天津市财政局表示,“非税收入持续下降,全面实行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将水资源费、排污费等非税收入改征水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
不过,在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全国各级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的大背景下,处于战略性调整阵痛期的天津的日子似乎更“紧”了。
详细分析天津2018年财政预算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天津正同时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税收增长乏力、新动能税收支撑能力不足、财政刚性支出又较多等问题。
从税收收入结构看,第二产业税收增长3%,扭转了近两年的下降态势;第三产业税收与上年基本持平,一方面占税收30%以上的房地产业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金融租赁、互联网服务等新兴产业增长18%以上,但体量相对较小,对产业税收的支撑力还不够强。
天津市财政局在《关于天津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也坦言,当前天津面临部分国有企业历史负担重效益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不高,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较大,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问题。
天津市财政局在上述报告中还指出,2019年天津将面临财政收入增收困难与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并存局面,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2019年,天津市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定为1980亿元,降幅收窄至-6%左右。其中,要求非税收入预算下降49.8%。
在该报告中,天津市提出,2019年要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留足政府偿债资金,节约压缩政府系统开支,严格限制和规范财政借款,大幅度压减项目支出,推进社会事业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不再安排新的一般性基建支出,不搞扩张性“寅吃卯粮”工程。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梳理政府各类资源资产,通过出售、转让、拍卖、合作等方式,千方百计盘活激活用活闲置资产、沉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