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最美身影
■本报记者 焦 元 本报通讯员 齐 辛 高 冰 刘 博
在白城开往北京的K1024次列车发车前,列车长李长明将福字贴在列车车窗上。许 畅 摄
霍大吉在接班前收到了弟弟霍大喆发来的信息。杨 珺 摄
李昌友把从家里带来的元宵送给徒弟李凯。高 冰 摄又是一年春运,又是一年笑靥绽放时。每逢佳节,当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守候四方钢轨、一片坦途。对他们来说,节日和普通工作日并无两样,甚至会有更大的保障压力、更繁忙的调度任务。他们就是奋战在一线的铁路人。在站台上,旅客步履匆匆,在家和梦想之间穿梭;在车站外,铁路人深入一线,日夜兼程。他们用真情和奉献,守护着每一名旅客的出行平安。这群最可爱的人错过了春节的阖家团聚、错过了元宵佳节的万家灯火,他们与钢轨为伴,谱写着动人的诗篇。让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无名英雄的最美身影。镜头一:列车长的春运“慢时光”2918公里、2天2夜的往返行程、每天在拥挤的车厢内穿行无数次……这是北京至白城的K1023/1024次列车长李长明的春运写照。在熙熙攘攘、脚步匆匆的返乡人流中,他和他所值乘的普快列车静静地等待在站台,守候着回家的人们。K1023/1024次列车是一列普通快速列车,往返停靠30多个车站,单程运行时间近20个小时。在火车上工作了15年的李长明来自长春客运段,一年中,他有200多天在路上。虽然每年都到北京70多趟,但不要说到车站外去给女儿买礼物,即便是候车室他也鲜有时间去。由于工作原因,李长明和家人聚少离多。平日始终在车上照顾旅客的他,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时代在发展,火车乘坐体验也在改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回家的期盼。速度虽然有快有慢,但最终的目的地永远都是家的方向。”李长明说。镜头二:孪生兄弟铁路为系情意长2月19日一早,吉林车务段吉林西站调车长霍大吉在接班前收到了孪生弟弟霍大喆发来的信息:“哥,今天是元宵节,你在车站顶班,一定要注意作业安全和人身安全。家里有我陪老爸老妈过节,你就安心工作吧!”弟弟的短信,让哥哥心里暖暖的。这对双胞胎兄弟今年40岁,分别在吉林西站、哈达湾站当调车长。哥俩出生在铁路世家,对铁路感情深厚。哥俩虽然都住在吉林市,但都是倒班作业,所以相聚的时间不多。每次凑到一起,哥俩聊得都是工作和业务。有时候,为了工作上的事,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每到这个时候,在一旁的老父亲看着哥俩,脸上乐开了花。镜头三:一碗汤圆传递工匠精神2月19日,沈阳机务段沈阳运用车间机车乘务员李昌友把从家里带来的热气腾腾的元宵递给第一次在线上过节的徒弟李凯。这一天,他们担当K1021次旅客列车牵引任务。尽管不能和家人团圆,他们却把平安和舒适带给回家的旅客。像李昌友和李凯这样的师徒,沈阳机务段共有202对。近年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加大乘务员队伍建设力度,沈阳机务段通过师傅带徒弟,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业务、操纵技巧,也是在传递一颗匠心,传递着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精神。17时52分,K1052次列车正点从沈阳站发车,他们开往长春,向着幸福和希望出发。镜头四:高铁打磨人的烟花盛宴2月20日凌晨,绚烂的元宵节烟花盛宴早已结束,沈阳高铁维修段职工李绪武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迎着呼啸的寒风、推着钢轨打磨机平稳地在线路上匀速行进,砂轮与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璀璨的火花,犹如一场烟花盛宴。每天推着150多公斤重的钢轨打磨机在道岔上往返20余次、行步2万多步……这是李绪武每天必做的功课。李绪武所在钢轨打磨专修队虽然只有4个人,却担负着哈大、盘营、沈丹高铁该段管内所有道岔的钢轨打磨工作。他们要根据高铁线岔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作业位置。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要迁移20多次,李绪武的足迹几乎遍布哈大、盘营、沈丹高铁的每一段线路。此刻,飞溅的火花仿佛是一种祝福,祝福中国铁路安全通畅,祝福来往旅客万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