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落户相城,有望成苏州对外合作新名片
2月22日下午,苏州市相城区举办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战略规划发布仪式。
该产业园在2018年10月获批建设,积极构建中日两国政府合作推动的、中日两国产业创新合作、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和示范区。同年11月,苏州市政府与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交换合作文本,共同推动产业园建设。
作为规划编制机构,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野宏欣介绍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战略规划情况。商务部亚洲商务司参赞罗晓梅在仪式现场表示,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总理也时隔多年实现了互访,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重现积极的势头。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罗晓梅说,江苏省是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引擎区,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中日经贸合作的高地和重镇。苏州市集聚了一批成熟的高技术日资企业(累计1500多家),与日本双边经贸往来、人员往来紧密频繁,具备中日两国开展创新合作的“天时地利人和”。
“期待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区成为中日两国创新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罗晓梅说。
“这是我区倾力打造的第一个特色国际产业园,目标是成为国际新兴产业和未来高端产业聚集发展的新高地,成为国际产业创新合作样板区。” 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表示。
“去年李克强总理赴日时谈到了中日两国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合作的话题。我们得到信息,最短时间内争取到在相城办中日产业园的机会。” 相城区委常委、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磊表示。
而立足于智能制造,不仅是因为这代表着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也因为日本在智能制造上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沈磊说,相城区作为苏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拥有强大的高铁枢纽经济。而对于高端制造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人的通达性很重要。同时,相城还具备开发较晚、空间广阔的优势。
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规划“一核两翼”功能布局,即中枢服务核和技术转化翼、智力支持翼。据了解,相城是苏州高铁北站所在地,京沪高铁和即将建设的通苏嘉甬高铁、苏锡常城铁和如苏湖城铁将在此交汇,形成东西、南北铁路轴线交汇的“双十字”枢纽。
当天,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作为规划编制机构,对外发布了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战略规划。
产业园将实现知识与信息交汇功能、新兴产业与技术试点功能、人才吸引与培育功能、金融科技服务功能、国际采购与营销中心功能和第三方市场开拓服务等6大功能,满足中日两国产业互利合作、取长补短、创新发展的需求,促进两国企业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嫁接相关经济、产业、科技和人才等资源,聚焦新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增创发展动力,开拓中国和第三方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竹田和史和相城区委常委、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磊进行签约。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当天也是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瑞穗银行合作签约仪式。瑞穗银行是日本最大的商业银行,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日本银行,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在华业务。
签约后,瑞穗银行将协助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精准招商工作,包括向开发区推荐日资企业项目,协助开发区开展招商活动,协同开发区制定产业政策等,共同推动中日产业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日本财团银行与产业界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也许不够了解日本,但瑞穗银行了解。”反过来,“园区的成长将带来一批日企的集聚,这对银行本身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沈磊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竹田和史先生在签约现场表示,因为中日市场环境的不同,日企在中国开展业务会面临很多问题。瑞穗银行将会帮助日企去更好理解其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包括解读相城区的投资政策和法律规范,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帮助其投资等。
竹田和史希望,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区将进一步推动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一个智能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