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也许这就是他们生命的最后驿站,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
在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一些老年公寓应运而生,人们也已开始慢慢地接受了老年公寓的养老模式。在《老年公寓》里,就住着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人,他们大部分人因疾病导致肢体处于半失能或全失能状态。过去老人们曾为国家建设、为家庭、为儿女奉献了很多,为了不连累儿女,他们选择来到了这里,单位和社会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的社会价值感和存在感在逐步丧失。这些老人来到老年公寓这个“新家”后,远离亲人,和陌生人住在一起,靠护工24小时的照顾,身体的不便只是表面上的痛苦,而真正痛苦的是来自他们心里的孤单和寂寞。也许这里就是他们生命的最后驿站,也许我们的明天也会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特点越来越明显,老年公寓事业也刚刚起步,期盼着政府、社会和家庭能够给予老年人多方面的关怀,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高春辉老人得的是老年痴呆症,虽然肢体还能行动,但意识已不正常。“三十”下午食堂送来了饺子,她没有一点吃饭的意识,呆呆的望着窗外。
这位老人下肢不能行走,她被护工推到活动室,手里拿着一个橘子,呆呆的望着前方。
在老年公寓,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可以一个人租用一个房间。
△ 朱俊英老人虽然已是82岁的高龄了,但仍可以看到她年轻时俊俏的容貌。老伴儿是个老革命,已经去世了。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也怕连累儿子,她在两年前来到了这里。“三十”晚上,她坐在床边吃着食堂送来的饺子,而她同屋另一位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没有吃饭意识,孤独的走向窗户。
△ 这对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丈夫段维生,大学教授,84岁,生物科学专业,出版过7本专业书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曾担任高管。由于常年伏案,他得了颈椎病里最严重的一种——脊椎型颈椎病,造成下肢瘫痪,在家里曾多次摔倒,保姆扶不起来。妻子夏琴,退休前是一名眼科医生,因心脏病怕连累女儿,与老伴一前一后来到了老年公寓。他们租用了两个房间分开居住。在老年公寓,段老师还发挥他的特长,为老人们讲养生知识,夏医生还为大家看眼睛。
因为身体不好,老人们脾气变得古怪烦躁。这天因为一点事情,两位老人吵了起来,管理人员在劝说着他们。
夏勤老人把和老伴金婚纪念的照片带到了老年公寓。她说,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拍一张这样的照片。
张风亭老人把孙辈儿的照片摆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这样他可以每天都能看到他们。
△ 谢国俊老人,72岁,有6个孩子。老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已经去世。原来她和大儿子生活在一起,因身体和性格原因,儿子把她送到了老年公寓。她说儿子送她来疗养了,她把行李收拾好,不肯放到柜子里,随时等着儿子来接她回家。
在楼道里,一位老人扶着栏杆在锻炼身体,他是多么盼望着自己的身体能一天天好起来。
△ 于耀富老人,82岁,5年前得了脑出血,受亲家的影响,他4年前也来到了老年公寓。他说这里要比在家里雇保姆省钱,逢年过节,儿子、儿媳、孙女也会接他出去吃饭。
△ 张风亭老人,76岁,地方铁路的退休工人,18年前脑出血造成下肢瘫痪。来老年公寓四年多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老伴和孩子们经常来看他。他对面的老人是核试验基地的大夫,78岁,血栓引起了小脑萎缩。
老年病严重危险着他们的健康。他们除了肢体不能自理外,还变得不爱讲话,目光也呆滞。
老年公寓里有医务室,大夫和护士会定时查房。这是护士在为老人们送药
94岁的刘永珍老人今天过生日,老年公寓的志愿者们,为她送来了鲜花、蛋糕和长寿面,并为她唱起了生日歌。
养老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愿家庭和社会都能伸出热情之手,为老人们送去更多的温暖。
(“文冠果杯”第24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 - 专题展 - 纪录文献类:银质收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