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底气,华为凭什么?
允中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华为落后了吗?
2019年开年,5G手机、折叠屏,一个个产品还没踪影,概念就已满天飞。
甚至更早之前,以5G logo发个Twitter、更新个微博,都成为噱头热点。
然而手机出货量已全球第二的华为,竟不争“一城一池”。
难道正在全球推行5G基站和商用方案的华为,在终端落后了吗?
当然不是。华为首款5G折叠屏手机将在2月24日的2019WMC(世界移动大会)上正式发布。
而且一旦深入了解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在5G芯片上的实力,也会看得更清楚--这是华为风格的一以贯之:
有实力就有底气,有底气不怕先讲后讲。
先做后说,拿产品说话。
实际上,华为在5G终端上的布局,点线面覆盖,端到端打通。
5G手机,只是最具消费者感知力的终端产品。
5G研发一脉相承
事情可以从巴龙诞生说起。
现在,外界对于华为芯片最了解的是手机芯片“麒麟”。
但多有不知的是,其实刚刚通过5G打响名声的“巴龙”,还是麒麟的大师兄。
当初为从底层实现产品差异化,华为开始造芯业务。
先以雪山为名开辟了通信为核心的“巴龙”,其后又有了“K3”--并更进一步源流成今日名声大振的手机芯片“麒麟”。
归根溯源,巴龙和麒麟,都名起高海拔雪山,寓意攻坚最难课题。
而且麒麟芯片的声名壮大史,也都离不开巴龙的背后默默支持。
从3G、4G到5G,巴龙都在终端最核心的通信能力方面发挥效用,保驾护航。
这一路,也是华为十年磨一剑,从追随者到领先者。
2009年,华为开始3G研发,当时还只能是追随者,标准和技术,话语权更强的是美国高通一方。
2012年,4G来临,此时巴龙就已实现超越,领先业界水平一年。
如今,2019年,历经十年磨一剑,5G浪潮中,华为不仅是核心标准的参与制定者,巴龙也在成为5G芯片引领者。
“巴龙5000”,就是当前的引领者。
巴龙5000凭何领先?
之前,巴龙5000发布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介绍过性能表现:
具备5项世界之最,1个世界领先。
全球领先的集成2G、3G、4G、5G的多模单芯模组
全球最快峰值速率,Sub-6 GHz 200MHz:下行峰值速率4.6Gbps,上行速度2.5Gbps
业内首次支持NR TDD和FDD全频谱
世界首个同时支持NSA和SA架构的芯片组
世界最快的峰值下行速度6.5Gbps@毫米波 800MHz
世界首个支持3GPP R14 V2X的5G多模芯片
但巴龙5000之于消费者用户,更直接的价值不止于此。
拿华为5G芯片相关专家更直白的话说,是全频谱支持,多终端覆盖,体系内全栈全场景协同。
等中移动、联通、电信正式商用5G网络后,用户都能使用华为5G手机率先享受到5G体验。
不久将来,家居、车,更广大的物联网设备,也都会被5G加持。
这倒并非夸大之辞。
因为华为一方面确实有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生态完备。
先说技术,目前5G部署,有选择NSA架构的运营商,也有直接上马SA的运营商,但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架构,巴龙5000都能做到支持。
NSA和SA有何区别?
NSA架构,准入成本更低,更容易在先期进行。
但5G大规模部署,未来还是要转入SA架构。
然而华为的对策是,不管NSA或SA,不论是过渡性方案还是前瞻性方案,都完整支持,以让终端用户都能享受到最佳5G体验。当运营商完成SA组网迁移时,使用搭载巴龙5000手机的用户,只需通过软件升级即可享受SA组网的5G体验,无需重新换手机。
而且塞翁失马,5G频谱部署,最麻烦的市场是美国,因为频谱太乱,所以高通骁龙才走了一条更费力的毫米波之路,重点考虑NSA组网的运营商需求。
其次,技术领先上的小体现是All in One的“一芯”打造。
比起骁龙855+X50的两芯方案,巴龙5000一个芯片解决所有问题,体积、成本都更有规模化部署优势。
另外在性能、时延体验方面也会表现更佳。
最后,之前2G、3G,4G方面的研发都功不唐捐,体现在巴龙5000中,单芯片多模设计,能够最大限度优化用户体验。
如果在5G信号不佳时,4G、3G都能顶上,减少延时感。
当然,全栈全场景的生态协同优势,此时也更明显。
华为的5G布局,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巴龙5000单挑独斗,还是兄弟连进攻。
芯片方面,除了通信见长的巴龙,还有手机终端的麒麟,基站芯片天罡,AI芯片升腾,服务器芯片鲲鹏,路由器芯片凌霄,以及视频信号芯片和NB-loT(窄带物联网)芯片。
所以无论是芯片侧、网络侧,还是终端侧,华为的5G部署都可以协同并行。这在全球都是只此一家。
而且巴龙5000先天的灵活性--既能单独应用,又能作为模组,更便于渗透深入到各个应用、各个终端,以及各个领域场景中。
华为5G芯片相关专家透露,以人为本的通信业务只是第一步,最基本的一步,未来在家庭场景、车空间,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应用方面,5G都会发挥变革性作用。
解密华为5G研发背后
成功的花儿,只被人看到眼前的娇艳。
然而盛开之前,经过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奋斗。
华为5G研发也是如此。
在3G、4G的历史进程中,华为更主要的身份是追随者、参与者,因为那时实力还不允许,对标准制定也没有话语权。
但到5G标准制定,累积多年的华为能够迎头赶上,从一开始就能够审视全局。
华为方面透露,公司内部的5G研发,从国际标准冻结之前就已启动。
当时也不知道未来标准会是什么样,只好尽可能地多做准备,对可能成为标准的方向都有尝试。
最终,在标准研究团队的预判和业务团队研发努力下,得偿所望,不仅押注成功,而且比国际标准更全更精。
好比学霸考试,不计入总分的附加题也顺手答了。
所以华为5G何以领先?背后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努力。
不过也有一些小经验。
这次5G研发从提前预判到产品领先,华为内部复盘得出了2大经验:
首先是软件化。因为之前研发更多是硬件实现为主,迭代和改动都会耗时费力,但软件化之后速度就能大大提升,迭代和改动的门槛也会大大降低。
第二是团队速度,在标准出台一个月后,5G团队就迅速拿出来符合标准的迭代版本,为成熟商用方案和规模化部署,抢得先机。
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是不断降低5G成本,实现普惠5G,每个终端消费者用户都能用得起、用得好。
产业合作已展开
而且产业合作也已经展开。
就在春节前后,华为先后和中移动、中国联通,罗德与施瓦茨、是德科技、安立公司等通信运营商、仪器仪表厂商完成了外场验证和终端适配。
之前5G验证,虽然雷声轰鸣、热点频出,但更多还是实验室验证阶段,华为则直接用外场打call方式,证明端对端、完整商用方案已经准备好了。
其中还有小细节,中移动用的是SA架构,中国联通则是NSA,但两种架构均测试无误,且都是端到端方案。
此外,华为同时还与Keysight(是德科技)联手,完成了3.3Gbps下载速率的测试,实现了Sub-6Ghz网络条件下业内实测的最高5G下载峰值--5G仪器仪表也准备好了。
接下来,更重要的产品发布就是5G手机正式发布。
在即将到来的2019WMC(世界移动大会)上,华为也将对外推出旗下首款5G折叠屏手机。
到那时,华为5G真正的实力和便利,可能才会为更多人所知。
不过对于这家研发著称的科技巨头来讲,5G手机肯定只是一部分。
华为内部,更愿意将5G建设比作高速公路修建,他们希望让各种通行其间的应用、终端和产品,都更快更便利。
你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