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网:车厘子算什么,《红楼梦》里的水果才是真“炫富”
“今年,你实现车厘子自由了吗?”
在自媒体的这波宣传中,作为小贵单品的车厘子最近可谓是很火了。不过,说起水果炫富,可能《红楼梦》里的操作才真是教科书级别的~
【文/ 吴霞、蒋陟、黄望舒、陈龙玄】
站在文本的角度来看《红楼梦》当中的水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品中并没有一处描绘过这些水果的味道如何,是甜是酸。
它们在文章中作为情节而存在,作者赋予了它们另外一种文学意义和话语表征,使它们和更深层次的语义内涵联系在一起。
一、“水果多情忆旧时”--桃·杏·荔枝·西瓜
桃和杏出现的频次是远远大于其他水果的,但是它们在文中往往不是以水果的形态出现,而是以诸如桃树、桃花或是杏树、杏花的形式呈现,这是因为贾府里种有桃树和杏树,第五十八回回目标题中蕴含的“杏子阴”以及贾府内随处可见的桃树都可印证这一点。包括各类诗词中也不断出现它们的身影,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即为一例。
在这里,这类水果已经意象化,是用来放在字里行间与人欣赏的。
抛去这些“高高在上”的水果们,文中其他看似普通的食用水果又有何值得深究的呢?我们不妨以荔枝和西瓜为例分析一下。
文中两处提到荔枝: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之谜底即为荔枝;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宝玉所看花笺中有“……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一句。
荔枝出产岭南,曹寅是吃过荔枝的,他曾经在《施浔江和诗留别,兼晌荔枝酒,做此志谢》一诗中提到:
谁拈重碧擘轻红,
万里春随棹舶风。
方物常年随职供,
邮签第一接诗筒。
把荔枝作为岁贡,是曹寅的本分职责,他可以利用职权之便吃到进贡的荔枝。但是荔枝的运输十分困难,保质期非常短。
《清稗类钞》中也曾经提到过张之洞吃荔枝的一件逸事:
张文襄嗜鲜荔枝,督鄂时,曾令广东增城宰收买荔枝万颗,浸以高粱,装入瓷罐,寄湖北。至芜湖,为税关截下,悉数充公。时権吏为袁忠节公昶,忽得文襄急电,译之,约百余字,则荔枝一案也。袁知被巡丁分啖,乃至申采办以补之。
即便是到了清末,手掌重权身居高位的张之洞吃荔枝尚且如此,可见荔枝难得。
张之洞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就《红楼梦》文本和曹寅诗句断定曹雪芹也吃过荔枝,但我们可以做出假设,如果曹雪芹吃过荔枝,一定是在南京时期。
岭南的水果即使能够被运输到北京来,价格也一定十分昂贵,绝对不是落魄后身在北京的曹雪芹能够负担得起的。
从这一点来说,《红楼梦》中描写的水果,尤其是岭南水果,很可能大部分出自曹雪芹的回忆,《红楼梦》本身也是他自己对早年鼎盛时期曹家生活的回顾。
我们再来看西瓜。根据统计,文中共有三处描写到了西瓜:
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薛蟠提到古董行的程日兴“不知哪里寻了……这么大的大西瓜”;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有“王夫人等这里吃毕西瓜”一语;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西瓜同月饼一起,“只待分派送人”。
第二十六回中,薛蟠收到西瓜的时间是他的生日,即五月初三甚至更早之前,但是这个时间远远早于一般西瓜的成熟时间,第三十六回中又提到了贾府众人在大观园内吃西瓜的情节,接着在第七十五回中八月十五中秋之际,贾府更是大面积地把西瓜当做中秋赠礼送人,从时间上来看,从西瓜成熟之前到8月份,西瓜一直是贾府中常供不断的水果。
《清稗类钞》中对于西瓜有这样的描述:
乾、嘉以前,桂林诸属无西瓜,惟荔浦有之,每一瓜,需钱五六十文。欲得之者,必于未熟前,先以钱质之老圃,乃如期可得。且其候极迟,至中秋,各官署方以瓜相饷遗也。
当时西瓜的价格单个是五六十文,连官员都还需提前预定才可以吃到,可见西瓜在当时是比较难得且昂贵的,但贾府从整个5月到8月都有西瓜可吃,而且《红楼梦》的字里行间并没有把这当作一件少见的事,可见贾府的奢侈。
贾府虽然已经有外强中干的现象,但是依旧表现出不显山不露水的富贵。就连文中这寥寥几笔有关西瓜的材料,也可以看出贾府几代人的积蕴来。
二、“瓜果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木瓜·佛手
相比之下,木瓜和佛手又别具一格。
木瓜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五回,是以一种近乎“传说野闻”的姿态、为了小说的环境烘托而出现的。贾宝玉来到秦可卿的房间,所见所闻,皆是香艳之象。木瓜摆在这个房间里,是因为伤过“太真乳”那个带有秘史意味的唐代故事。
进一步说,与其说它是一个实际空间的装饰物,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意象上的装饰物,也为相关情节埋下伏笔。
而木瓜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第六十四回。“木瓜”二字终于不用背负作者所赋予的这般重大使命,转而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房间装饰摆设。
佛手花
除此之外,佛手也多次出现。第四十回中,探春房间 “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这些佛手是和 “汝窑花囊”中的“水晶球儿的白菊”及数副墨宝等物什并列而言。当板儿要佛手吃的时候,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
另外,第七十二回中,贾琏还问鸳鸯要一个“蜡油冻的佛手”。这些地方表明,佛手完全不是用来吃的,就是用来观赏的,用来寓意吉祥的。
而第四十一回中,众人为了安抚哭闹的大姐儿,将她手中的柚子与板儿手中的佛手互换,这一段情节,庚辰本夹批称为“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似乎暗示巧姐命运,与判词暗合。就此,佛手更是和木瓜一起成为《红楼梦》的伏线牵线者。
三、“果气不袭人,亦不知昼暖”--杏·橘
实际上,《红楼梦》中边边角角的名字中似乎也能窥见水果之一斑,如甄士隐的丫鬟名为娇杏,宝钗的丫鬟叫文杏,迎春的丫鬟名为绣橘。
偌大的贾府,丫鬟众多,凡是有名有份的大丫鬟在起名时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或成双成对,或谐音双关,或力求清新雅致,均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然而这些包含水果的名字似乎没有这一层意思。
这些名字的所有者都是身份低微、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丫鬟。她们不仅出场戏份一笔带过,就连名字都起得非常草率。出现在这些名字里的水果都有一个共同点--日常廉价,都是寻常百姓可以吃到的普通水果。
联系到《红楼梦》中贾府所种果树,杏、橘之类水果就更显稀松平常。再考虑到其丫鬟身份,曹公在写重要丫鬟时用笔良多,但这样只有名字出现在书中的小丫鬟,便不必如此计较,毕竟大户人家中并非全是宝玉那般“花气袭人知昼暖”的公子哥。
众人平时使唤丫鬟时,全以好记为上,这类出现在名字里的水果只是曹公的无意之笔,却给我们传递了杏、橘普遍存在的信息。这里,历史现实和小说描写发生联系,也就引出了我们下文的内容。
四、水果与史料
不难看出,即便是不引人注目的水果,如果仔细探究,其中依然有值得玩味之处。它们或是凸显作者本人的实际境况与感情,或是为小说的背景设定增添一小笔,或是给予小说情节发展一定的帮助。无论作者是否故意着力于某一水果的描写,它们的存在都在小说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而这种无意间的描写,有时甚至还能突破小说研究的范畴,跨界到历史研究中。当然,这并非“索隐派”的套路,而是作为史料展开的。
我们关注的“水果”,原本并非作者刻意描述的对象,只作为小说背景而存在,却反因作者之“无心”,更接近历史原貌。这类材料通常被称为“无意识史料”,可为其他研究提供旁证。
把《红楼梦》放在曹雪芹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两相照应,不难获知对于水果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一个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和消费情况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红楼梦》中丰富的水果种类,大量的岭南水果,譬如荔枝、佛手,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江南是一个经济富庶,交通便利,商品贸易发达,消费水平高的地方。
而另一方面,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外来水果一般来说都价格不菲,《历年记》中提到,康熙二十五年,白米是九钱五分,而贾府一个西瓜就要五六十文。但当时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每日买柴一文,三日共菜脯一文,两日半米需要九十三文,大概一天也只需要40文的样子。
《盛世滋生图》局部
若扩展到贾府的饮食,则更是可观。贾府日常饮食消费四五十人是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和一吊钱的菜蔬,两只鸡、两只鸭,大致需五六钱银子;十来斤肉可算作六七钱,一吊钱菜蔬算作五六钱,米也要几十斤,合二三钱银,再加上油、酱、柴等,园内四五十口人一日的吃喝成本,约莫二三两,更不用说贾府内各种各样的节日和生日宴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