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如何看待沙特反恐和去极端化?王毅接受《中东报》采访

世界新闻

2019-02-23 08:08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月22日报道,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日前就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阿勒沙特访华并举行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接受《中东报》采访。

在谈到反恐和去极端化问题时,王毅表示,沙特主张开展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去极端化”教化中心,提出回归“温和伊斯兰”,积极举办宗教与文明对话论坛等活动。中沙在该问题上存在诸多共识,中国充分借鉴包括沙特在内的国际社会反恐和去极端化经验,在新疆依法开设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这是一种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的创新举措,也是中方为国际社会开展反恐斗争作出的有益探索,在本质上同沙方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是一致的。相关举措旨在化解极端恐怖主义思潮的影响,不针对特定的民族和宗教,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采访全文如下:

一、您如何评价近年来中国与沙特双边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展?沙特王储此时访华有何重要意义?

答:中沙友好源远流长。自1990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近年来,中沙高层交往频繁,习近平主席和萨勒曼国王实现互访,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成立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有力引领中沙各领域合作深入发展,推动双边关系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持续深入对接框架下,中沙务实合作成果丰硕。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633.3亿美元,沙特连续18年成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共同确定了总金额约550亿美元的首批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中沙吉赞产业聚集区建设稳步推进,首个招商项目——总投资超过32亿美元的广州泛亚聚酯石化项目不久前开工。沙特延布炼厂、辽宁盘锦炼厂、拉比格电厂、“大陆桥”铁路等一系列能源、基础设施大项目合作正在稳步推进或加紧商谈。高新技术合作捷报频传,去年沙特成像仪搭载中国卫星发射,实现阿拉伯国家首次成功探月,中国长征运载火箭也成功发射了两颗沙特自行研制的卫星。中沙人文交流活跃。两国元首出席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和在沙举办的“华夏瑰宝展”,在沙特塞林港联合考古发现海上丝绸之路印迹,以及不久前中国交响乐团和音乐家走进沙特世界文化遗产沙欧拉古城表演,均是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生动范例。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背景下,穆罕默德王储此访对于巩固中沙战略互信,促进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方对此访高度重视,作出高规格的接待安排。习近平主席将专门会见穆罕默德王储,韩正副总理也将同王储共同主持召开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双方将签署产能、贸易、能源、海运等一系列务实合作协议。相信此访将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为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加丰富充实的内涵,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您如何评价沙特在维护地区政治和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沙特是阿拉伯、伊斯兰大国和世界能源大国,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阿拉伯成员,在中东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政治上,沙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积极开展友好交往,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沙特率先提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议”,至今仍是纠正历史不公,全面、持久解决这一中东根源性问题的基石。经济上,沙特作为全球重要石油生产国和阿拉伯国家最大经济体,致力于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出“2030愿景”和“2020国家转型规划”,努力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并带动海湾经济振兴。安全上,沙特主张开展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去极端化”教化中心。人文上,沙特作为伊斯兰教发源地,倡导开展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提出回归“温和伊斯兰”,积极举办宗教与文明对话论坛等活动,增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方始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沙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坚定支持沙特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稳定,坚定支持沙特在地区变局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坚定支持沙特发展与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坚定支持沙特为维护中东海湾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您如何看待沙特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中沙双方在此领域如何开展合作?

答:多年来,沙特从本国国情和地区实际出发,摸索出了有自身特色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为维护沙特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反恐方面,沙特加大对恐怖组织打击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切断涉恐资金源头,积极参与反恐国际合作,资助联合国反恐中心。在去极端化方面,沙特谴责极端分子对伊斯兰教义的错误解释,鼓励宗教包容,并在多地设立教化中心,对受极端思想影响的人员进行感化引导。

中沙都是恐怖主义受害者,也都是国际反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在反恐和去极端化问题上存在诸多共识,都主张加强文明对话,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都坚持反恐应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反对采取双重标准;都认为国际反恐合作在坚持联合国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多倾听恐怖主义受害国的声音。当前,国际和地区反恐和去极端化形势依然严峻。中国愿同沙特开展政策对话和情报信息交流,在技术合作和人员培训、阻断涉恐融资来源、打击跨境有组织犯罪、去极端化经验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维护好共同安全。

中国在反恐问题上长期面临严峻考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在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几千起爆炸、暗杀、投毒、纵火、袭击等暴恐事件,造成全疆各族人民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损害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在加大对恐怖组织打击的同时,充分借鉴包括沙特在内的国际社会反恐和去极端化经验,在新疆依法开设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这是一种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的创新举措,也是中方为国际社会开展反恐斗争作出的有益探索,在本质上同沙方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是一致的。相关举措旨在化解极端恐怖主义思潮的影响,不针对特定的民族和宗教,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在这些举措的综合作用下,新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已经连续2年多没有发生暴恐案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我们的作法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包括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2月21日,王毅会见沙特外交大臣朱贝尔。

四、中沙两国如何加强国际事务上的协调配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中沙是全面战略伙伴。长期以来,两国在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上保持着良好的协调与合作。

中沙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好伙伴。双方都认为,国与国应平等相待,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双方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密切协调配合,主张安理会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反对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双重标准,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沙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好伙伴。双方都支持维护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双方努力推动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自贸区谈判,维护自由贸易,造福中海人民。中方支持沙方担任2020年G20主席国。这将是G20峰会首次在阿拉伯国家举行。相信沙方将成功举办一届坚持多边主义、倡导伙伴精神、引领创新增长、推动包容发展的盛会,为全球经济治理把握航向。

中沙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好伙伴。双方都认为,一个稳定、发展的中东符合地区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应坚持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大方向不动摇,考虑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通过政治手段、对话协商寻求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方案。同时,发展是解决中东许多治理问题的钥匙。中方愿同包括沙特在内的地区国家深入对接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实现各国发展的融通聚力、相互促进,造福两国及沿线各国人民。

当前,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方愿同沙方一道,为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共同努力。

五、中国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在推动也门、利比亚等地区危机谈判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中东的和平与安全不仅关乎地区国家根本利益,也关乎全球的稳定与发展。中东不稳,天下难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始终高度关注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形势,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倡导在中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并同地区国家紧密合作,为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多方劝和促谈,为推动中东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长期坚定支持巴民族大业。习近平主席2017年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四点主张”,在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去年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上,习主席旗帜鲜明地重申对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的支持,坚定支持以“两国方案”和“阿拉伯和平倡议”为基础,推动巴以和谈尽快走出僵局。在南苏丹问题上,中国一如既往支持南苏丹和平进程,把帮助南苏丹实现国家稳定和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在利比亚、也门等热点问题上,中国也始终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有关问题早日和平解决积极贡献“正能量”。

中国在黎巴嫩、南苏丹、苏丹达尔富尔、西撒哈拉地区承担维和任务,共派出维和人员27023人次,为有关国家和地区恢复和平稳定、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13名中国军人为中东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还向科威特、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索马里等国提供扫雷等援助,成为中国同地区国家安全合作的成功范例。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已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6600余艘过航船舶护航,解救、接护和救助遇险船舶70余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赏。

中国还向有关国家难民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让他们在动荡不安中仍对重建和平家园保有希望。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开幕式上宣布中方将向巴勒斯坦、叙利亚、也门、约旦、黎巴嫩五国提供总额7亿元人民币的新援助;同阿方探讨实施10亿元人民币的维稳合作项目;设立“以产业振兴带动经济重建专项计划”,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同有重建需求的国家加强合作。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受到地区国家民众热烈欢迎。

可以说,在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始终是一支主持公道的力量,也是一支促进和平的力量。当前,中东地区的形势仍在复杂演变,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中国将与包括沙特在内的地区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为实现中东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六、您如何看待和评价叙利亚局势?叙局势复杂化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够推动政治解决?

答:近来,叙利亚局势出现重要变化。反恐斗争取得重要成果,安全形势明显趋好,人道状况有所改善。叙问题政治解决势头上升。在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的努力推动下,叙宪法委员会组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各方围绕委员会名单达成一定共识,为下阶段推进叙政治进程奠定了基础。

推动叙问题早日得到妥善解决,既关乎叙稳定发展和叙人民福祉,也关系到地区和平稳定和长治久安。中方始终认为,政治解决是叙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叙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当得到维护和尊重,叙国家未来应由叙人民自主决定。

我们注意到,每当这些原则得到较好执行时,叙问题进展就会相对顺利,反之则会不顺甚至倒退。中方支持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多次提出“中国主张”,并派遣特使穿梭往访,积极劝和促谈,呼吁叙有关各方通过包容性的政治对话,尽快推动叙政治进程,找到符合叙实际、兼顾各方关切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也应抓住机遇,相向而行,为叙问题解决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为推动叙问题早日妥善解决继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中国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启示?对世界有何意义?

答: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找到了一条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并得到全国人民拥护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中国的发展用事实证明,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止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世界上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只有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本国实际情况,反映本国人民意愿,适应本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发展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正在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借鉴。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发展振兴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决不输出自己的社会制度,同时坚定支持包括沙特在内的世界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愿与各国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