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董存瑞妹妹发布寻人启事后,又找到一位当年的小伙伴

头条

2019-02-20 17:22

日前,新京报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63年前“勇敢者小队”的成员,2月19日,又一名“小伙伴”李凤莲被找到了。

63年前,女中学生徒步100公里寻找董存瑞精神

1956 年暑假,北京女二中(今北京东直门中学)的4位高二女生组成“勇敢者小队”,在二十岁出头的女老师带领下,徒步一百多公里,访问董存瑞的故乡——怀来县南山堡,并受到董存瑞父母、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的热情款待,还邀请董存梅一起到北京女二中学生宿舍住了三天……她们写下的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 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刊登在1956年8月28日《北京日报》第3版。

当天的《北京日报》3版刊登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

时隔63年,2019年2月,当年“勇敢者小队”成员、八十岁的梅宜静老人再次寻访董存梅,并在北京与八十一岁的董存梅见了面。两位老人感慨万千,并希望知道君帮助寻找其他几位“勇敢者小队”成员:姚剑英(当年北京女二中的校团委书记、年轻教师)、杨璐、李庆芳、李凤莲。

新京报记者从东直门中学获悉,经过校内相关老师核实,当年“勇敢者小队”带队的姚剑英老师前些年已去世。

2月19日,李凤莲老人与梅宜静、董存梅取得了联系,断开联系几十年后,当年的小伙伴又“重逢”了。

“走了4天,脚磨起了泡”

2月19日下午,李凤莲老人在自己家中接受了新京报记者采访。提起当年的“勇敢”,她说依然历历在目。

1956年,电影《董存瑞》的上映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董存瑞的热潮,“我当时就满腔热情地写了入党申请书,后来我们学校团委组织了‘勇敢者小队’,重走英雄路,我很自发地参加了。”

李凤莲在家中接受采访。新京报记者 王俊 摄

从北京德胜门到河北怀来县南山堡,勇敢者小分队徒步走了4天。“最长的一天,走了90里地,脚上都是家里给做的鞋子,磨起了泡。我们出门都没带铺盖卷,有一 天晚上住在沿途的学校教室里,把课桌对起来,直接睡在课桌上。”李凤莲回忆道, “当时条件还是很艰苦的,但我觉得走这一路本身就是磨练的过程。“

走到第4天,眼看就要抵达终点时,下起了大雨。“到了南山堡,翻山的时候下起了雨,当时路特别滑,我们就在雨中往上爬。”

董存梅回忆:“虽然那时社会各界好多人都来家里慰问,但1956年夏天'勇敢者小队'的到来我印象最深,姑娘们徒步走了四天、翻山越岭才到我们家,那时长城附近没有路,又赶上下雨爬山,到我们家时她们衣服上都是泥,真是够不容易的。”

董存瑞家给我们做了过年才吃的打糕”

尽管过去63年,李凤莲还记得拜访董存瑞家的情形。

“他的母亲失去了自己儿子,其实情绪是伤痛的,但他们家非常好客。当晚,我们就睡在他家的大炕上,我就睡在董存瑞母亲旁边。第二天一早,他们家就给我们做打糕,那是当地过年的时候才吃的东西,特别热情地接待我们。”

因为不想多打扰董家,住了一晚后,“勇敢者小队”就告辞了。回北京的时候,她们还带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到北京“做客”,就此结下了友谊。“我们学校原来在方家胡同,宿舍在对面的车碾店胡同,董存梅在学生宿舍住了三晚。”

图中人物,左起(不分前后排):李凤莲,李庆芳,梅宜静,杨璐,姚剑英,董存梅

寻访董存瑞的途中,李凤莲负责记日记,记了满满几本。后来日记本还在学校展览室展出。

此后,有记者来约稿,李凤莲动笔写了文章,最后和梅宜静一起送到报社。李凤莲还记得,那篇稿子她拿到了22.5元的稿费。最后,她们用稿费给班里买了一个大闹钟(马蹄表)、毕业后转给了学校物理实验室。

“英雄精神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不断生根发芽,一直激励我前进。”李凤莲不断强调当年“勇敢者小队”给她带来的精神财富。

失去联系60余年,“小伙伴”再相逢

小伙伴们从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

63年后,沉寂多年的回忆被唤起了。2018年“北京榜样 最美警察”主题活动揭晓仪式,其中有一组颁奖嘉宾是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和董存瑞的外甥女、北京市公安局民警艾芳秋,屏幕上还出现了醒目的“董存梅”三个 字。梅宜静看新闻时注意到了董存梅,“当时我眼前一亮,突发奇想:能不能再见一见董存梅!”

李凤莲向记者展示年轻时照片。新京报记者 王俊 摄

一周之后,在子女们的帮助下,两位老人在董存梅女儿的家中见面了。紧接着,新京报为两位老人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当年其他的伙伴们。

2月18日下午,李凤莲的外孙女看到了这则新闻,告诉了李凤莲。“这个李凤莲就是我,我当时就特别想和她们联系。”

随即,李凤莲的老伴拨通了新京报热线电话,李凤莲就这样和梅宜静、董存梅联系上了。“我昨晚和梅宜静取得了联系,问了她的情况。相约着过几天就去看她。”李凤莲笑着对记者说。

19日中午,李凤莲拨通了董存梅的电话,两人互相聊起了现在的情况。“她现在住在女儿那,跟我说现在家乡的路都修好了。”

“当年我们去的时候,她说话还带着口音,现在她的普通话变得特别好了。”李凤莲感慨。

从十七八岁的少女,到年过80岁的老人,中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现在李凤莲和董存梅还未见面,她满心期待着“勇敢者小队”都找到后,来次聚会,说一说这些年的故事。

如您有李庆芳、杨璐两位老人的信息,可评论文章,或致电新京报读者服务热线010-67106710。

记者 王俊 编辑 吴娇颖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