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央行召集8位专家座谈:并不是货币龙头拧大一点就是“大水漫灌”

财经

2019-02-22 22:18

今年以来,央行召开座谈会和发布会的频率明显增多,货币政策调控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在市场激烈讨论“大水漫灌”、“中国版QE”、“票据套利”的同时,2月21日下午,央行召集8位专家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当前金融市场的看法。

在此次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对货币政策操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票据套利、利率市场化、宏观杠杆率等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会上指出:“从商业银行、企业、实体经济状况、有效信贷需求等方面,各位专家的观点给央行提供了更多视角,都很关键。”

8位与会专家都是谁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常健—巴克莱资本董事总经理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与会人士发言要点精选

  1. 不搞“大水漫灌”的含义是不要走老路

  2. 2018年是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了降杠杆

  3. 根据实体经济的变化来调节货币“水龙头”

  4. 票据套利值得关注,对过快增长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必要时要采取措施。

个别指标不宜过度解读

具体来看看这些专家都是怎么讲的?

近期金融数据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发生了一些显著的积极变化,但有些数据,比如信贷量较大也带来了一些讨论。

连平表示,这些变化只说明金融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善,根本谈不上“大水漫灌”。当前信贷增速在表外融资增速极其缓慢的情况下出现了好转,但幅度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信贷增速适当快一些,完全符合逆周期调节的政策要求。

从总量上看,孙国峰强调,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增长率保持基本稳定,没有搞“大水漫灌”。稳健是货币政策工作原则指导思想,主要是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关键是要松紧适度,把握好度。“度”要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要求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具体看,就是要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当然,为了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经济上行期,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或膨胀,货币和社融规模增速或比名义GDP增速略低一些,下行期为了对抗紧缩,会高一些,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曹远征表示,当前货币政策没有放松,杠杆率已开始企稳,补充流动性是稳杠杆的重要举措之一央行并非放松货币政策,而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尤其是去年部分企业所反映的融资难和贵与过去的原因不同,今年的融资安排基本就是流动性补充,将杠杆稳住,避免更大的金融风险出现。另外,从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看,货币政策也并未放松。

“不搞‘大水漫灌’的含义并非是放水与不放的问题,而是要不要走老路的问题。”刘尚希表示,当前强调的是不走老路,依然坚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下实现“六稳”。从短期看,仍要需求管理,需求管理也是“六稳”的需要。不能简单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尤其是一些月度指标过度解读。

鲁政委表示,从市场角度看,“大放水”的边界是宏观杠杆率是否出现趋势性上升,为此不必设定一个绝对值,可以给定一个区间。不必讳言“放松”,但是要把它与“大放水”有所区别。

“在认识政策跟经济的关系时,不要忘了时间差。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现在做的只能决定未来。不要看到经济还没好转,就认为是货币政策没有效果。”鲁政委强调。

从实际情况出发操作货币政策

“货币总量不完全是货币供应的闸门能管住的,还涉及到货币乘数、货币周转速度等,这些恰恰与实体经济有关。”刘尚希表示,只谈货币总量,不谈货币状态,很难去判断货币的需求情况。货币状态类似于水的三种形态,比如,在经济较冷时,货币状态立刻发生变化,原有的流动性或突然消失。经济很热的情况下,没“放水”,货币也会增多。

刘尚希表示,在不同条件下,货币总量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实体经济的变化来调节货币的“水龙头”。比如,实体经济就跟路一样,会不断发展变化,在开车的过程中要打方向盘,要么往左要么往右。货币状态由实体经济决定,要根据实体经济决定水龙头是拧大还是拧小,不能说拧大一点就是大水漫灌,这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操作货币政策。

也有专家表示,目前从各方面看,金融市场在适度且平稳运行。连平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要求是有一些倾向性的。比如,太冷时加温,太热时浇水。也就是说,有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向松的方向调整,有时是在向紧的方向调整。

连平强调,在必要时,做一些适当、适度、合理的“放松”完全正确,无可非议。因此在政策的表述上应该更为明确,必要时应该增加流动性的投放。流动性投放有时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增长,也可以是在原有水平上做一些适当的结构性调整,不带来总量的明显变化。这些在政策的描述中都应更为清楚。货币政策不是简单的对目前状态做出评价,而是要能够对展望未来,对政策有一个趋势性描述,使市场能够对未来看得更加清晰。

另外,刘尚希强调,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不同,想不想贷由实体经济企业决定,敢不敢贷则是由金融机构决定。如果监管考核规定贷给民营企业出现问题要终身问责,在这种考核机制下“水”肯定会流往国企。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需取决于实体经济

无论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是服务实体经济,都需要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

曹远征表示,从目前中国经济看,除货币政策外,还需财政体制改革。从企业角度看,目前渴求资金的企业大多债务杠杆有问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不需要资金。从长期来看,如果企业杠杆稳住,贷款需求并不强烈,货币政策松动的环境是有限的,财政安排非常重要。

“货币政策既是流动性的补充工具,同时又是总量的调控工具。因此,需要央行从大的格局考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么配合才能稳住大局。”曹远征称。

刘尚希表示,不能单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抽象地去谈怎么配合,配合要看实体经济的需要。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并非两者取得的协调,关键是取决于对实体经济怎么判断

此外,刘尚希认为,不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配合,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金融稳定政策和财政政策也要配合。

常健表示,货币政策的作用就是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需求和减轻企业负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已经从1月信贷数据中有所体现。

杨涛建议,货币政策不能够单兵突进,也需要考虑有进有退,涉及到货币监管、财税政策的协调很难,未来能否利用新技术,比如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的一些机制化设计进行突破,尝试一些制度规则。

票据套利值得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1月,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10.48万亿元,同比增速23.24%;票据融资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速60.6%,占各项贷款比重4.51%,同比上升1.32个百分点。

“对于有可能造成的套利和资金空转行为,央行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孙国峰表示,1月中下旬央行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票据贴现的套利问题。

票据套利的现象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利率变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所谓套利的时间窗口,尤其是个别银行因为自身管理原因,为追求规模或是达到一些指标要求,可能会提高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一些企业因此套利。但目前结构性存款利率已向合理水平回归,不再存在大规模的套利空间。

鲁政委认为,只有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才能消除更多的套利机会。

孙国峰表示,还是要警惕票据增长可能存在的套利行为,对过快增长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必要时要采取措施。下一阶段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同时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从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压缩套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孙国峰强调,票据融资支持了实体经济,因为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融资渠道,具有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的特点,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也有一些优势,中小微企业在票据融资中的占比超过60%,签发承兑汇票中的中小微企业占62%。

邢自强称,1月份票据融资上升符合历史上贷款回升的规律,初期企业和银行信心比较差,对中长期进行投资增加资本开支信心不足,中半段后,随着政府公共部门的一些投资和逆周期的操作手段发挥作用,就会“上游有水下游回暖”,下游感受到这种传导后,才有信心恢复。剔除票据后,广义社融目前已开始温和反弹,这也是最近一年半来首次出现。从这个角度讲,钱并没有在空转,实体经济也有所复苏。

孙国峰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信贷恢复过程往往是票据和短期贷款先增长,然后中长期贷款再增长,因为银行中长期贷款项目立项、批复、投资需要一个过程,也比较谨慎,且需要一些抵押品。但票据比较快,所以票据融资先恢复可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后中长期贷款再跟进。

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降杠杆

“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统计数据不能看一个月,要从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去看。”阮健弘表示,理解1月数据还要看一些比较关键的背景数据,当前宏观杠杆率比较稳定,2018年去杠杆成效比较明显。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12年到2017年,我国杠杆率的年平均涨幅是11.8个百分点,应该说2018年是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了降杠杆。

从结构上来看,阮健弘表示,我国杠杆结构也优化了。与2017年相比,住户部门的杠杆率上升了3.8个百分点,但增幅比上一年同期收窄了0.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上升了0.5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到2017年的平均增幅低0.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下降了5.8个百分点,相比2012年到2017年的平均增幅也是首次下降,2012年到2017年的平均增幅是7.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阮健弘表示,杠杆率下降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实体经济稳中向好;二是稳健货币政策和强监管的政策效果显现,表外融资占比得到明显控制,表内融资增速有所提高,宏观杠杆得到较好监管;三是地方政府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

邢自强表示,今年在逆周期操作维持经济和就业稳定的前提下,宏观杠杆率平稳甚至有所上升是正常的,但要加的是结构上、质量上相对较好和合规的一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