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去世,曾追回3400余件文物
据国家文物局2月21日发布的官方消息,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原理事长、国际博协终身荣誉会员张文彬,在2月20日中午12时31分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2岁。本周日
(24日)
张文彬(1937年7月-2019年2月)。
据资料介绍,张文彬1937年7月生于山西浑源,1958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63年,张文彬任洛阳博物馆馆办负责人,此后一直从事历史社科和考古领域方面的工作。在1996年5月至2002年期间,张文彬任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2002年4月至2008年12月,张文彬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2008年12月,张文彬被推举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2013年8月,张文彬被国际博协全体大会授予终身荣誉会员称号。这一荣誉称号,是国际博协为了褒奖那些为国际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或者为国际博物馆协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会员,而特别设立的最高荣誉,一经授予,终身享受。自1983年国际博协第13届大会产生第一位荣誉会员起,获得过这一殊荣的不超过20人,张文彬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张文彬文博文集》,《张文彬文博文集》编辑组 编,文物出版社2012年6月版。
二十多年前,文物界曾经发生过一件惊天大案。
事情的起因发生在1994年,英国警方接到举报,有人通过海运走私大批历史文物。为此,英国警方发动了“水烛行动”,分别在两个港口截获七卡车,约6000件文物,暂时封存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库房。1995年2月,英国警方向我国驻英使馆通报了相关情况,在此之前,我驻英使馆还接到过几封匿名举报信,信中提到从1994年底到1995年初,英国著名古董商人杰米斯策划和唆使了中国境内一个文物走私团伙盗窃大量珍贵文物,已分两批成功登陆英国。在得到英国的正式通报邀请后,使馆方面迅速向外交部和国家文物局发回急电。经专家鉴定,除少量赝品和埃及文物外,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近年来从我国境内盗掘出土的,年代跨度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其中很多珍贵文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据专家说,这些文物足以单列一家博物馆。
流失文物。
但如何把数量如此之多的走私文物顺利带回中国,却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1996年7月,张文彬刚刚就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就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追索工作。
由于英国没有参加《文化遗产公约》和《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公约》,依照英国法律,对发生在其他国家的犯罪进行起诉有限制范围,拟放弃追查。这一消息更令追索工作进入了僵持阶段,变得更加艰难。借率团参加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中国文物展开幕式之机,张文彬专程拜会英国警方相关负责人了解案情进展,又在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的指示和国务院办公厅的部署安排下,由相关部委工作人员、著名法律学家、律师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张文彬亲自带队。经过诸多努力,1998年1月24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英主要犯罪嫌疑人承认全部文物的中国所有权。1998年4月,共计3400余件
(套)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需每位公民自觉行动
他是一位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清醒认识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在2007年所做的《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主题演讲中,张文彬曾指出,星罗棋布的城市群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又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财富和雄厚的发展基础。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城市的表征之一,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多年以来,对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北京市文物与城市规划部门报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制定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在旧城内圈出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明确要求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必须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保护和更新,危房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坏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此后,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颁布实施中,又确定了第二批1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正确的措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市民群众的赞同。
尽管如此,最近仍然发生了文物部门、市民群众同开发商之间对东四八条胡同居住院落拆迁之争。更有甚者,被称为“京剧之家”——具有300年历史积淀的广和戏园
(广和楼)
及其周围庭院、店铺等在前门大街的改造中,也在开发商的指挥下开出隆隆的推土机被夷为平地。又一文化瑰宝随即消亡,再复建也不过是一件假古董而已。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历史文化名城遇到的问题可想而知。由此说明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正确妥善处理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仍然是一个既重要又紧迫的问题。
消失中的北京四合院。
在张文彬看来,文化元素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他看到了城市化的两面性,在带来便利、分享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城市化也造成了某些文化上的缺失、错位、甚至枯燥和迷茫。而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需要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
他更是一位一直奋战在文博一线的考古人。2008年,全国政协组织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柳孜镇运河遗址是大运河沿岸迄今为止集宋代码头、唐宋沉船和传世瓷器于一体的重要考古发现,它的成功发掘和保护引发了考察团成员的极大兴趣,当时已经满头银发的张文彬,特意下到距地面五六米的运河河道中察看。
张文彬坐在干涸的大运河中。
2008年9月3日, 张文彬在陕西乾陵指导文物保护工作。
首位获得国际博协殊荣的中国博物馆人
2013年8月,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3届巴西大会的闭幕式上,国际博物馆协会
(ICOM)
根据资料介绍,国际博协1946年1月成立于法国巴黎,是博物馆行业的国际学术组织,致力于发展和保护现在与未来、有形与无形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目前国际博协拥有139个成员国。1983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参加了第13届国际博协大会,并组成中国国家委员会,成为国际博协会员。2010年,中国上海曾举办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
(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2016年米兰国际博协第24届大会中国展区开幕式,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网站。
《光明日报》曾经刊发过这一消息,并着重介绍了张文彬在文博领域取得的诸多成绩,文中强调了张文彬在中国博物馆成为国际博物馆领域进步最快、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上个世纪末,张文彬还较早在国内提出了生态博物馆理念,这一理念在当时极为先进。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充满国际眼光的中国博物馆人,溘然长逝,享年82岁。好在,令张文彬最为欣慰的一件事在数年前他已经看到,那就是通过国际化进程和交流,中国博物馆人学会了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国文化。
(本文综合自:国家文物局官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光明日报、华夏第一收藏等。)
作者 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 安也 校对 薛京宁
上午九时,张文彬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文物才结束了流失命运,得以顺利返回中国,这起特大国际文物走私案至此终于落幕。但张文彬仍然充满忧虑,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加强人们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才是整个文物保护战的攻坚任务。将其最高荣誉终身荣誉会员授予了两位为国际博物馆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博物馆人,其中一位,正是中国博物馆人张文彬。因为当时他卧病在床,国际博协总干事汉娜·潘内克将荣誉会员证书交给了张文彬的代表,1700名代表长时间热烈鼓掌,对他表示了由衷的敬意。,这也是国际博协大会首次亮相中国。日本京都是2019年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的主办方。终身荣誉会员这一称号,是国际博协为了褒奖那些为国际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或者为国际博物馆协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会员,而特别设立的最高荣誉。第一位终身荣誉会员产生于1983年国际博协第13届大会,张文彬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