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 货币政策稳健但不再提“中性”
2月21日周四晚间,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 在多目标中实现综合平衡。
和上季度不同的是,本季度的报告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要求不再提“中性”,此前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对货币信贷情况的介绍中,央行上季度称“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利率基本稳定”;本季度的报告则称“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货币利率稳中有降”。
在货币政策操作部分,上季度央行报告称“降低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本季度报告删掉“部分”,改为“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此外还加了“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一节。
此外,在此次报告中,央行首次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并称为“六大行”。
报告称:
货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利率中枢有所下行,12月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在2.6%左右,较上年同期下行约30个基点。(这一数据在上季度为2.71%)
在总结四季度的公开市场操作时,报告称:
灵活开展短期逆回购操作。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搭配不同期限品种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及时对冲税收、 节日现金投放、季末监管考核等因素对流动性的冲击,弥补短期流动性缺口,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
和上季度不同的是,本季度的报告明确提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
在谈到下一阶段的工作时,报告称(红色部分为变动内容,蓝色部分为新增内容):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删除: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删除: 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平衡, )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 在多目标中实现综合平衡。 (删除: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 松紧适度, 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三季度为: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删除: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删除: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三季度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删除: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删除: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继续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加强政策协调,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删除: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 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删除: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推动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在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同时(删除:适当)发挥其结构引导作用,引导(三季度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二是促进结构优化,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三季度报告为: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继续运用(三季度为:用好)各种(三季度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三季度为:定向滴灌,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方面精准发力)。(删除: 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为经营正常但暂遇困难的微观市场主体纾困,弥补市场失灵。 落实好前期出台的各项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政策措施。实施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研究设立股权融资支持工具,带动民营企业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改善。 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对国有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的精神,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 运用好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三季度为: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政策工具),(删除:扩大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 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推动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户数增加、投入增加、成本下降、风险可控”目标。) 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挂钩机制,全力支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统筹做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到期衔接工作。 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 切实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更好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删除: 积极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优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做好化解过剩产能金融服务工作。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发展,探索金融支持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做好科技、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和关键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绿色金融、物流、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删除: 进一步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继续切实落实政策要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银行债务存量,推动必要在建项目后续建设, 分类协商处臵存量债务,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 重点是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 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适度增强市场竞争,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三季度为: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从提高金融市场深度入手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 推动利率体系逐步“两轨合一轨” 。 )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维护公平定价秩序。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三季度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并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 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坚持发展、改革和风险防范并重, 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删除: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推动商业银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产品创新。 (删除:推动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健全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准入和信息披露规则统一,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继续稳步有序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发行债券及境内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融资,推动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持续推动债券二级市场发展,不断优化交易、清算和结算等相关制度安排,完善做市商制度等市场化评价体系,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为市场参与者创造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统筹管理框架,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安全高效运行。进一步完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协同有效的统一执法协作机制(三季度为:加快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执法机制),打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 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删除:创新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提升金融机构资本水平。)继续推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发县事业部活力,不断提高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改革方案要求和职责分工,抓紧做好健全治理结构、业务范围划分、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后续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政策环境。 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删除: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删除: 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 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下,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用,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稳定宏观杠杆率,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加快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删除: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争取到 2020 年(三季度为: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金融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硬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于过去一年的工作,报告称:
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操作、精准发力,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着力缓解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等方面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并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通过定向降准、 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下行, 并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
二是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 扩大 MLF 等工具担保品范围,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 4000 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推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多渠道补充商业银行资本, 创设央行票据互换(CBS) 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
三是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在宏观审慎评估中增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债转股情况等专项指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出台资管新规, 并推动其平稳实施。
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 果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 创新性的措施, 适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重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 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总体来看, 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 在不搞“大水漫灌” 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大幅多增, 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 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2018 年以来, M2 增速保持在 8%以上; 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 16.2 万亿元,同比多增 2.6 万亿元;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9.8%。 截至 2018 年 12 月,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25 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 0.39 个百分点。 年末, 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 93.28,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8 年 GDP 同比增长 6.6%,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CPI 同比上涨 2.1% 。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