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绿皮书》:唯有静水,方能流深

文化娱乐

2019-02-22 14:00

从个人观感而言,在八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绿皮书》可以说是将艺术性、观赏性以及社会议题三个方面拿捏平衡的最为妥帖的一部作品,这一点其实与去年的颁奖季大热《三块广告牌》有些类似,极为工整又充满戏剧性的剧本搭配上两位主演精湛的演技,使得各个层次的观众都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得极佳的观影体验,并且为多维度的解读留下了足够充分的空间。

在之前《黑色党徒》的评论中其实已经提到,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共有三部与黑人题材有关的作品,不同于《黑豹》的是漫威超英电影,《绿皮书》与《黑色党徒》同为真人事件改编,并且也是通过喜剧类型来展现当时的种族冲突。

《绿皮书》海报,已确定3月1日将会在国内上映

不过《绿皮书》较另外两部有所不同的是,它是由白人导演来主导的作品,自然不会有规定说只允许黑人导演才能拍黑人题材或者种族议题,但相比于斯派克李与和瑞恩库格勒这些对种族冲突有切肤之痛的导演,彼得法雷里之前的作品甚少涉及种族议题,而他最知名的作品大概自然是公路喜剧《阿呆与阿瓜》,当他要拍摄《绿皮书》这类带有社会性的作品,导演的处境与立场自然会影响最终的呈现。

其实就像《黑豹》较为隐含的展现黑人平权运动对于是否使用暴力的路线斗争,《黑色党徒》战斗檄文式的批判性无疑攻击性十足,而《绿皮书》从文本到展现方式上都要温和太多,这并非对冲突的美化,恰恰是导演选择了一种更加静水流深的方式来展现这种矛盾。

《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封面

同样是选择真人事件改编,《绿皮书》源于于上世纪60年年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古典音乐家、爵士乐钢琴家兼作曲家多恩谢利博士,和为他南下巡演开车的意大利裔白人司机托尼利普两人之间渐生友谊的故事。1960年代的美国虽然已经是《解放黑奴宣言》百年之后,但在南方多个州依然存在着非常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而片中的绿皮书其实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因为南方多州存在的严重歧视很多时候会直接导致黑人丧命,一名叫做维克多格林的作者创作了该书,方便黑人同胞在这些州中旅行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多恩谢利博士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

在电影里因为谢利要南下巡演两个月,所以他在出发前专程将这本《绿皮书》交给了托尼,希望在这部指南与托尼的护航下,他在南方的巡演中不要遇上麻烦。而从电影很多细节都能看到在那个时代即便谢利是一位拥有三个不同的博士学位,并且精通多门语言的黑人高级知识分子,当他深入种族歧视依旧非常严重的南方城市时,依旧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因此赔上性命。

托尼则是为温饱奔波的底层意大利裔

当然整部电影最有意思也是戏剧冲突最强烈的部分,则是片中饰演意大利裔白人托尼的维果莫腾森和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谢利博士之间的互动。在整个时代背景依然被种族冲突的阴影所笼罩的情况下,那辆开往南方的汽车上同样存在一种微妙的歧视。开场不久的一个细节其实就交代了托尼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歧视黑人的大老粗,但迫于生计他不得选择为谢利开车;而谢利虽然是黑人,但出身优渥并且有着一定社会地位,除了肤色之外他基本上属于精神白人,从旅程一开始他便瞧不起托尼这种底层的粗俗。

表面上看似托尼是一个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但随着电影进行,其实也能发现谢利也并非一个包容之人,他确实对于一些很明确的歧视做出了自己反抗,但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高学历以及某种程度上为主流社会所接受,他又很忌讳展现出自己属于黑人族群的一面,比如对黑人流行音乐的不屑一顾恰恰也是自我歧视的一个侧面。

谢利在旅程中执导托尼给妻子写信

没有太多宣言或者口号,《绿皮书》对于种族歧视与反抗的展现几乎都依靠着简洁的镜头语言来完成,既没有说教也没有大道理,一切尽在不言中却足够发人深省。而在托尼与谢利之间,导演还巧妙的安排了后者帮助前者给妻子写信的桥段,为电影最后那场圣诞聚餐的情感高潮做出了非常充分的铺垫,这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明之处,用温暖人心的力量去展现尝试包容或许会事半功倍。

奖项预测:《绿皮书》入围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其中马赫沙拉阿里的最佳男配角大概已经板上钉钉,如果能在两项技术大奖上有所收获,最佳影片或许还能与《罗马》一战。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