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 | 沙特王储访印巴 雨露均沾靠大单?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今天到访中国,此前他已相继访问了南亚的一对宿敌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值克什米尔地区再生事端之际,携大单而来的王储却在巴印均获得超规格礼遇。
伊姆兰·汗驾车将穆罕默德接入伊斯兰堡市区,莫迪也赶赴机场与其热情拥抱,舆论曾预言,沙特将在印巴冲突中扮演“和事佬”角色,事实果真如此?
除此之外,中国是沙特重要合作伙伴,作为首个宣布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第三方,沙特与中国存在哪些共同利益?而因“卡舒吉事件”身陷舆论漩涡的年轻王储能否借此次亚洲三国之行重塑其国际影响?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刘中民
有意调解印巴冲突?
Q顾问:媒体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在结束对巴基斯坦的访问后并没有直接飞赴印度,而是折回利雅得,后又重新启程。这个安排可能是为了体现对这两个国家的同等尊重,当然,也因为现在正值克什米尔再起事端之时。但是,究竟怎么拿捏分寸,把握这两对双边关系的平衡,尤其是在印巴之间,您觉得他的原则是什么?
A刘中民:从一个访问国折回本国、再度启程飞赴另一个访问国的举动确实是外交史上所罕见。巴基斯坦是沙特在南亚地区传统的重心,同时也在经济上得到沙特很大的支持,而沙特很多军事训练和军官培养都来自巴基斯坦,考虑到沙特跟伊朗的博弈,巴基斯坦同样地位特殊。另外,沙特在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为了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巩固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关系。
而对印度的访问应该更多是经济上的合作,沙特虽然是印度最大原油供应国,但与此同时,印度也有很多能源从伊朗进口,孤立伊朗是沙特与印度签订能源大单的目的之一,当然这个目标未必能达到。而就外界所关注的印巴冲突,从情感上,沙特肯定倾向于巴基斯坦,但是,它不会做出任何刺激印巴宗教或民族矛盾的表态,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谋取经济利益,在地缘政治领域,只有伊朗才是它考虑的对象和重要的对手。至于折返重飞的罕见举动,我倒认为,不必从平衡印巴关系的角度做过多的解读,沙特目前也处在关键和微妙的时期,不排除国内可能出现一些事情需要他回去处理。
民间交往实际如何?
Q顾问:众所周知,巴基斯坦对沙特王室和沙特现有秩序负有安全上的承诺。事实上,两国并不接壤,离得也不近,当初怎么会形成这种关系?而这种承诺是不是会永久持续下去?
A刘中民:我认为这种承诺会永久持续。沙特王国得以建立的基础是沙特家族与近代伊斯兰教瓦哈比派的结盟,而当代中东地区两种意识形态的争夺就是伊斯兰教(尤其是以沙特为代表的泛伊斯兰主义)和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尤其在纳赛尔时期)的抗衡。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巴分离之前的巴基斯坦)在沙特向外推广泛伊斯兰主义的过程中成为重要地区,这种宗教上的亲缘关系决定了沙巴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当然对巴基斯坦来说,这种安全上的承诺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巴基斯坦从沙特得到了经济层面的好处,但是,巴基斯坦的宗教极端化和沙特瓦哈比派极端派别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Q顾问:我非常好奇的是,在沙特有250万巴基斯坦劳工,同时也有270万印度劳工,从沙印和沙巴的民间交往的层面来看,相互之间是如何看待对方的?
A刘中民:印巴在沙特的劳工数量也是两国在海湾地区的资本,这当然也和当年英国殖民统治有历史联系,在沙特的广大劳工为印巴带来海外侨汇的收入。从宗教亲和感带来的民间交往来看,显然,巴基斯坦的获得感大于印度。虽然,印度也有一亿多人信仰伊斯兰教,在海湾地区的印度劳工恐怕也都是穆斯林,但是,印巴之间又存在当年英国留下的冲突,而印度与伊斯兰教冲突的色彩又比较浓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的劳工,他们在海湾地区的地位都非常低,在沙特、卡塔尔、巴林等国,都曾发生过印巴劳工的抗议事件,所以,也不可高估这些劳工对促进沙印、沙巴经济文化联结的作用。
摆脱国际舆论漩涡?
Q顾问:穆罕默德王储此次到访巴印中三国,被西方媒体认为是意在减少其在国际上的孤立,事实上,每个他到访的国家也都为其提供了战略与投资的机会,您认为通过此行,能否缓解西方社会与土耳其对其构成的政治压力?
A刘中民:在没有“卡舒吉事件”之前,沙特国王萨勒曼也曾对亚洲多国进行访问,换句话说,不管有没有某个具体事件形成的压力,沙特都有“向东看”的需求。客观上来讲,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也不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美国和土耳其对它的压力。并非亚洲国家能力有限,而是二者不宜挂钩。沙特王储开展亚洲行的目的主要还是推动“2030愿景”,实现经济多元化,更多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它也需要实现外交战略的多元化。长期以来,沙美同盟的本质是能源换安全,但自中东变局以来,美国不断从中东战略收缩。这些年来,尽管外交重心依然放在美国,但是,包括沙特在内的很多中东国家纷纷出现“向东看”的趋势,去年,沙特国王还访问了俄罗斯,双方在军售领域有很多合作。
Q顾问:从王储与印巴签订的大单来看,似乎并没有摆脱能源外交的底色。今天,韩正副总理将与其共同主持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国之行有助于其振兴新兴产业吗?
A刘中民:我想可以。它的能源优势与东亚国家的发展活力、投资空间依然匹配,尤其像中国“一带一路”涵盖的贸易、投资、新兴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它在“2030愿景”中摆脱对石油过度依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