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流量明星”失灵,烧钱模式降温!投机性资本退出国产电影增速放缓

财经

2019-02-22 11:15

2019年春节档收官,七天长假总票房58.3亿元再创新高。同时,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也打破了春节档单片票房纪录。

尽管开局红火,但在税收风暴、业绩巨亏、资本撤离等影响之下,2019年的电影产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各种各样的热钱、投机性资本的退出,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乃至出现局部性下降是一件大概率事件。但与此同时,遭遇寒流不足为惧,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一个挤出泡沫的蝶变阶段,短期看是冲击,长期看则是机遇。

2018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可以用“两出彩一失色”概括:一是高票房国产片出彩,摆脱好莱坞依赖症。业界普遍认为,国产高票房影片崛起,是2018年中国电影行业最明显的趋势。去年全年共有20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9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单片票房的前三名也均被国产电影占领,分别是36亿元的《红海行动》,34亿元的《唐人街探案2》,31亿元的《我不是药神》。相形之下,进口片国别更加多元,好莱坞大片垄断格局被打破,《海王》破天荒地在中国比北美提前两周上映,引发观众的巨大热情,也证明了片方对于内地市场的格外重视。

二是现实主义题材出彩,口碑驱动市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一方面现实主义创作尤其是主流的现实主义作品成绩亮眼,《我不是药神》这种现实主义影片既被市场认可,又传达了主流价值观,让广大观众觉得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发展。另一方面,电影的文学性大幅提升,出现了《邪不压正》《无名之辈》等具有艺术深度的寓言式电影。

“内容驱动市场,口碑大于营销,现实主义题材大放异彩,是电影市场释放出的一个良好信号。”广州金逸院线总经理助理谢世明认为,电影口碑正在成为决定票房的关键因素,映后评分成为推动票房的重要动力。2019年的春节档也再次印证了这种判断。据阿里影业“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由于口碑高评价好,影片《流浪地球》的全国排片场次占比从年初一的11.5%提升到年初五的32.7%。《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的排片占比紧随其后。

三是传统大导演和流量明星失色,产业遭遇寒流。新生代导演成为市场中坚力量,去年票房Top20电影中贡献率约41%。反观徐克、姜文还有张艺谋,新作口碑与利润都难称满意,流量明星也屡遭滑铁卢。

有关专家认为,这证明大导演、大制作、大明星的烧钱高票房模式已急速失灵。同时,在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税局补税、平台限价、业绩巨亏、重组失败、资本撤离等因素笼罩之下,“寒流”成为电影产业挥之不去的关键词。

据自媒体公众号“镜像娱乐”统计,从资本市场来看,影视股下跌严重,行业头部的20家上市影视公司中,去年一年无一家公司市值增长,市值总蒸发超1600亿元,跌幅50%以上的有8家。

资本退潮喜忧参半

影视行业各项耀眼纪录之下,依然隐藏着“降温”信号。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的数据显示,尽管贺岁档票房仍然创下新高,今年春节假期观影人次达1.3亿。相比较去年同期1.45亿,同比缩水约10%。

这背后一方面是票补取消,导致单片票价上涨;另一方面随着影院生存艰难,提价动力明显。而这两个“利空”还将继续影响2019年的电影产业。

2018年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影视行业早已习惯了“寒冬”论调:热钱撤退项目变少,横店影视城剧组开工寥寥,报批公示项目少了很多,一些内容做好后无法播出,一些内容还没做就胎死腹中,多家影视上市公司市值缩水,知名影城大规模倒闭关店……

然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产业遭遇寒流,创作遇到暖春,秩序得到整顿,市场趋于成熟,或许才是当下电影产业诸多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往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评选年度十佳时,常常感到评五部国产片都很勉强,今年评十部还有遗珠之憾。”尹鸿说,十几年来中国电影没有出现像今年这样好的创作成绩,整个电影市场趋于成熟,观众享受到了十几年来电影界改革的实践成果。

坏猴子影业是《我不是药神》《疯狂的外星人》的出品方,该公司总裁王易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600亿票房中360亿国产票房,刨去院线等分成后大约有150亿元归到制作方。如果以一个良性发展的行业20%的毛利率推算,意味着只要120亿元成本就足以支撑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现实中大约有500亿元在投入生产,其中的泡沫远未挤净。

“从坏猴子自己的经验来看,200万能做一个剧本,但并不等于1000万就能做5个,还有可能50万你就弄了一个剧本但最后让你赔了5000万。所以从我们专注内容的公司来看,资本退潮还是不退潮没有那么要紧。这个行业原本就不是一个需要很多钱的行业,最宝贵的是人和创新能力。”王易冰说。

易凯资本的创始人兼CEO王冉则这样总结:大家都在谈论的寒冬,不是整个娱乐消费市场的寒冬,而是传统影视公司和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寒冬;不是外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带来的寒冬,而是从业者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寒冬;不是一个健康产业因为正常产业周期调整而逐渐进入的寒冬,而是一个畸形产业受非正常因素挤压而忽然面对的寒冬;不是讲优美故事感动人的寒冬,而是讲资本故事忽悠人的寒冬;不是自强则万强长期耕耘者的寒冬,而是捞一票就走短线投机者的寒冬。

增速放缓背后的创作暖春

业内人士与专家认为,2019年随着各种各样的热钱、投机性资本的退出,增速放缓乃至出现局部性下降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但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以来的增速放缓和“创作暖春”或许是一个野蛮生长过后水到渠成的状态。

王冉认为,即便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也不需要一万两千多家影视制作公司。未来12个月,估计至少会有1/4到1/3的公司退出或者基本退出这个行业;五年之内,这个行业里剩下的公司应该不超过1000家。从一万多家到一千家甚至五百家的过程,会是个痛感明显的过程,但也是这个行业优胜劣汰、回归常识、凤凰涅槃的过程。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是要抓住结构性调整的机会推进结构性优化,引导更多的长期资本、专业资本进入,实现自身增值的同时推动创作繁荣。

“市场结构越完善越好,产业结构越平衡越健康,恶性竞争越少,中国影视行业的多样化、文化素养提高才有可能。”尹鸿建议,管理层面需要做的是抓住底线、积极引导、减少干预。首先,建立市场规范和秩序,特别是加强执法,坚决消除市场不正当竞争的空间和可能性,尤其是票房造假和收视率造假,趁这个机会狠狠抓一下,为下一轮发展营造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基础,不要造成劣币淘汰良币的可能性。其次,应加强对内容行业的支持,支持不见得要花钱,最主要是确保对电影促进法的执行到位,维持对影视内容管理的政策稳定。第三,在市场动荡期要沉住气,不要急于干预。越是市场动荡调整的时候矛盾多舆论乱,管理者要沉住气,减少出手量,让市场去真正促进优质劣汰。

“寒冬紧逼下,资本退潮后,反而让行业看到更多优秀的作者,让大家更加清楚应该和怎样的人合作。人才是全行业的刚需,当下是新人导演最好的时代。”王易冰的态度更多地从寒冬中指向了生机。

摆在年轻一代电影人面前的问题是相似的,剧本好坏怎么判别,大牌演员怎么合作,投资人怎么吸引。“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迭代,文化影视行业靠的是脑力和智力,更加避免不了这种迭代。《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是‘坏猴子72变计划’青年导演培养计划的成果之一,今年还有两三个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上市。坏猴子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帮助年轻导演加速成长,希望这样的电影人才计划能够得到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支持。”王易冰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