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黑鹰”坠落之后——从摩加迪沙之战看美军应急反应短长

军事

2019-02-21 14:24

1993年10月3日15时至10月4日6时,为抓捕索马里武装派别艾迪德集团重要成员,美军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与艾迪德集团武装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被称为摩加迪沙之战。此战,美军2架MH-60“黑鹰”直升机被击落,19名士兵阵亡。美军在面对武器装备、作战素养都远不如己的武装分子时惨败而归,战前没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糟糕的应急反应是重要原因之一。

应急预案不充分直接导致美军应对突发情况不力。由于战前制定的搜捕行动计划看似完善,兼之自诩兵强马壮,认为抓获两名艾迪德助手如探囊取物,因此美军并未认真研究对手情况,也未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想、预演,应急预案和预备作战计划均极为简单。

战斗爆发后,美军编号为“超级61”和“超级64”的两架直升机相继被武装分子击落,大批武装分子及平民涌向两个坠机地点。从这时开始,原计划1小时完成的搜捕行动演变成为15小时的苦战,美军不得不一再更改作战计划,围绕坠毁直升机进行战斗。然而,由于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陷入巷战的美军没有实际作战方案可供执行。再加上此前的轻敌思想,美军并未做好长时间作战的准备,重武器、装甲防护装备、夜视器材严重不足。面对大量武装分子,美军无计可施,只能采取盲目的救援行动,却又因准备不足等原因陷入困境,最终付出惨重代价。

一线战斗人员良好作战素养部分缓解不利局面。虽然没有可供利用的完善应急预案,美军一线战斗人员面对意外情况,以良好作战素养为基础,在第一时间自主作出反应,部分缓解被动局面。

灵活处置意外状况。美军的搜捕行动自一名“游骑兵”士兵索降时坠地受伤起,就意外不断。通信员因耳机故障失去与指挥部联系,地面护送车队指挥员在未接到上级指令的情况下,派出3辆“悍马”车护送伤员返回基地。在直升机被击落后,护送车队立即前往坠机现场。部分“三角洲”和“游骑兵”士兵也自发赶赴坠机地点。事实上,正是最先抵达现场的这些零星力量在第一时间挡住涌来的武装分子,保护了受伤人员,为后续组织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紧急开展战斗救援。出现意外后,基地指挥官加里森将军,相继发出数条命令,调整部署。在先头突击队奉命加强地面支援的同时,快反部队也从美国本土出发,赶赴索马里。美军后方救护组则搭乘当时唯一可用的搜救直升机奔赴现场,满载作战、救护必需品的“超级66”号直升机亦紧急飞往坠机地点。

自主协调救援力量。在救援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里森立即协调驻索马里的美军第10山地师两个连参与救援。美军又与驻索马里多国部队展开紧急磋商,向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维和部队请求坦克及装甲车支援。最终,一支由美军2个连、4辆巴基斯坦坦克和28辆马来西亚装甲车组成的第2支救援部队前往坠机地点。

指挥层级复杂、协同不畅导致应急行动失利。虽然美军一线战斗人员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美军缺乏应急预案,指挥层级、协同不畅,应急行动的组织、指挥依旧十分糟糕。

指挥层级复杂影响作战效果。由于驻摩加迪沙美军各部队隶属关系复杂,因此意外发生后没有一个能够统领全局、掌握所有部队的指挥员指挥后续作战。这一弊端也导致“游骑兵”和“三角洲”部队无法进行有效协同形成合力。在组织后续救援过程中,指挥员向第10山地师借兵,需得到美国中央司令部许可;向联合国维和部队请求装甲车辆增援,也需进行反复沟通。因此,直到坠机发生8小时后,救援部队才出发。

协同不畅错失救援最佳时机。一方面,空、地协同沟通不畅。当地面车队试图前往坠机地点时,美军侦察机在高空引导,但机上人员无法与地面部队直接通话,须经基地进行中继传递,在战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导致车队最终也未能到达坠机点。

另一方面,美军与多国部队协同不畅。救援部队组成后,由于语言不通,一名马来西亚装甲车驾驶员驾车驶向错误方向,另一辆装甲车也紧随其后,两辆装甲车之后均被击毁。救援任务完成,部分幸存美军士兵却因沟通不畅和车辆数量有限无法乘车离开,只得徒步跑回基地。(苏波 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