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媒
关闭

亚太智媒APP, 全新登场!

点击下载

类型多元,内容优质 今年"春节档"电影叫好又叫座

独家观点

2019-02-21 10:02

图为电影《飞驰人生》剧照。

图为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剧照。

图为电影《流浪地球》剧照。

图为电影《新喜剧之王》剧照。

“过年到影院里看一两部电影”,已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文化消费之一。今年“春节档”,8部影片集中上映,成为近3年上映影片数量最多的一年。

与往年相比,2019年“春节档”(除夕至初六)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竞争更加激烈。二是票房再创新高,截至本月10日,累计票房超58亿元。三是电影类型实现突破,中国本土科幻电影异军突起,电影《流浪地球》以坚实的科幻理念、壮阔的宇宙景观、深厚的家园情怀,让中国甚至部分世界范围的观众领略中国科幻片的独特魅力。四是观众观影满意度再创新高,“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3.9分,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春节档中的最高分。在中国电影需要从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迈向创作的黄金阶段之时,如何提升品质,差异化满足不同受众观影需求,如何进一步调动观影热情、满足受众审美期待,今年“春节档”的创作与市场反响,可提供一种借鉴。

类型多元共生,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外化为艺术情境

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在创作表达中有三点值得关注。

首先,类型多元,不同类型嫁接各有亮点。《疯狂的外星人》以喜剧为主加入科幻情节,《飞驰人生》以文艺片格调演绎体育竞技题材喜剧,《新喜剧之王》则用喜剧面相走向文艺片的抒情,《流浪地球》在科幻片加灾难片的叙事中暗含青春片的热血,《廉政风云》追求剧情片般的悬疑感和复杂性……

类型拼接并非新生事物。“春节档”电影采取这一策略的目的,是为保证观众观影时得到不同类型带来的审美感受。对这种丰富、多元电影类型的自觉追求,也是出于对春节档期特定文化心理的判断。

其次,在嫁接不同类型时,创作者各展所长,力求突破。宁浩再次启动“疯狂”概念,将他擅长的本土喜剧延展到世界甚至宇宙舞台,将科幻电影情节与中国的城市小人物故事有机组合;韩寒继续着他的赛车情结和文学思维,同时表达了青春之后的人生状态;周星驰在内地电影从业者身上再次发现了努力奋斗的精神;作为青年导演的郭帆将青春气质不动声色地融入影片的壮阔景象之中……

最后还应当看到,电影作为大众文化产品,作者属性一般弱于作品属性,创作个性往往隐藏于大众审美的共性之间。几部反响良好的“春节档”影片异质而同构,其叙事内核高度趋同。

一是既对中国社会景观做了写实化的细致表现,又都根据剧情进行了自由想象和创造。二是都选择普通人作为主角,不同于以往所谓的“小人物”,“普通人”的价值观更明晰和坚定:自尊且心怀善意,敬业且追逐梦想。三是剧情内核趋同,普通人遭遇困境,甚至面对不可抗力的灾难时,不轻言放弃,积极寻找出路,不断付出甚至牺牲,最终完成任务、实现梦想。这些影片用影像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外化为艺术情境,主题大都励志,人物始终抱有不忘初心的坚持。关注人、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中国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

口碑效应显著,观众审美根植于对本土文化的创新表达

“春节档”影片的市场走势则揭示出一些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初一、初二是第一轮观影高潮,观影单位以家庭为主,对象以合家欢题材影片为主;初三到初六观影选择发生变化,观影单位以朋友社交圈为主,对象转向口碑最好、传播度最高的影片。在所谓“后春节档”初七到十五,随着大量人员从家乡回到工作的城市,还会出现一波观影的小高峰,以个人选择为主,对象则是尚未观看而又感兴趣的影片。

这种“三次观影定律”的现象,使影片质量高低和舆情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拥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影片,开始挣脱明星效应、经典IP、大制作等因素影响,成为左右票房走势的决定力量,同时在初七到十五的“后春节档”发力,实现口碑与票房的稳步攀升。

“春节档”观影作为正在形成的“新民俗”,与30多年前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20多年前出现的元旦“贺岁档”电影一样,“春节档”电影折射着中国社会、文化、受众心理的变迁。

今年“春节档”电影,文化的本土性得到更多彰显和更具创新性的表达,也得到了更多观众情感的共情与审美的共鸣,显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如迥异于西方同类题材影片设定的电影《流浪地球》结尾,人类选择背负地球家园一同迁徙,用“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与艺术的手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推崇集体、讲求合作、重视家庭、对故土和家国的热爱等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既具民族性,又胸怀世界。文化内核是科幻文化的基石。一如原著作者刘慈欣在20年前创作同名小说时的表态--“我们不是在流浪,而是依然和我们的古老文化在一起。”

“春节档”观影作为包括审美、消费、社交、传播等多个场域在内的文化现象,也体现出基于本土性的创新。一方面,电影文化的生产主体(创作者与观众)切实有力地摸索并实践;另一方面,有思想价值的批评和理性的舆论反馈也对实践进行越来越有效的反思。

观影选择更趋理性,优质作品方能赢得长久市场

“春节档”观影作为中国独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正在对全球电影行业产生影响。

高歌猛进之时,我们也要心怀忧患意识。一些影院的观影体验仍然不佳,放映机灯暗、影厅秩序乱、服务不到位。应该意识到,中国电影没有商业不行,只有商业也不行。中国电影需要市场基础,更需要品质锻造、审美创新与正能量扩展。

票价上涨导致观众观影人数缩减,观影选择更趋理性。一些观众甚至会主动比较多个平台的电影评分综合得出评价,做出选择。在此情况下,高品质作品更会脱颖而出,这也再次印证了“内容为王”的市场铁律,走向成熟的观众将对中国电影供给提出新期待和新要求。

回到创作上,则应看到喜忧并存。一方面,“春节档”电影的一些作品实现了从题材到类型,从国产片工业化生产模式到制作水平的突破,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作品创作观念陈旧,编、导、演等环节的新力量仍然不足。《新喜剧之王》需要更大超越《喜剧之王》的情感体验……

这个春节,观影人次和电影票价在平衡博弈中维持着票房的上涨,更丰富的电影类型为观众提供多样选择,国产科幻片迎来新的工业起点。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对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新的成长增量的期许和走出品质之路的期待,不妨就从2019年“春节档”电影开始。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制图: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