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最时尚”的垃圾分类,需要所有人都动起来
继19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文公布后,20日上海召开了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出席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16个区的逾万名干部群众视频参会。之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题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在现场演示了“扔空瓶”的标准操作:拧开瓶盖、压扁瓶子、将瓶身卷起折叠后放回原处……此外,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进入了全市的学校。
从地方立法到全市行政动员,从领导示范到垃圾分类走进课堂,垃圾分类工作在上海热了起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垃圾分类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只有通过垃圾分类,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实现城市垃圾减量,破解“垃圾围城”的城市困局。垃圾分类是小事,却与上千万的上海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将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习惯。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法律、政策的上层构建,也需要落实到居民的生活细节当中:什么是干垃圾?什么是湿垃圾?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垃圾分类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那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培养,期间需要时间、财力和教育宣传的广泛投入。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之前台北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从1990年代开始,前前后后推进了将近20年。以日本来说,垃圾分类教育早已经是孩子的必修课和生活技能。垃圾分类的前景是美丽的,但相关知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注定并不轻松。
如今《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进入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上海的孩子们将从小学起,让垃圾分类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而更有趣的现象可能是,白发老爷爷和小孙子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吃不准”手头的垃圾该投哪个垃圾箱的爷爷,可能还要向孩子“请教”。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不是一个段子,而是一项关乎未来的事业。垃圾分类很时尚,很绿色,但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分类的习惯并不会轻松,这需要所有人的投入和参与,用自己的举手之劳改变城市未来,需要所有市民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