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探长陈旭
图为陈旭电话联系报警人,并做记录。
图为陈旭演示枪械使用技术。
图为陈旭在工作中与队友联系组织抓捕。
中新网北京新闻2月21日电 三十而立的陈旭,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张照片成为“网红警察”--
2017年5月24日,一张民警用手机拍摄的“彩虹抓捕图”热传网络,画面中,两名民警抓获嫌疑人,远远的天边,乌云渐散,彩虹高挂。图片右侧,穿卡其色长裤、贴身黑色体恤的背影,就是陈旭。
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向全社会发布北京榜样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陈旭是50名北京榜样年榜荣誉获得者中的一位。
“北京榜样”最初是从评选平凡的榜样开始的。五年来,北京全市举荐的身边榜样已达26万人,进入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荣誉者超过600人,50名“北京榜样”年榜样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匠,有农民、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普通百姓占到“北京榜样”群体的九成以上,是真正的“身边好人”,也带动起了更多的普通人争做“身边好人”。这个群体的存在昭示人们,只要心存良知、知行合一,每个人都能不断完善自我、贡献社会,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转过头来,嚯!真酷--1.82米的身高,肌肉线条分明;瘦削的脸上,粗重的眉,有神的眼,高挺的鼻,微微上翘的嘴,英气逼人。
“彩虹探长”红了,不少报警人都能把他认出来,甚至嫌疑人都知道他。
最近陈旭抓捕一名嫌疑人,提审时,嫌疑人突然问:“您是不是《演说家》里那个探长?一屋子的嫌疑犯,就我是被您抓进来的,我瞬间感到自豪!”
“这是一份压力,也是一份动力,不管是嫌疑人还是被害人知道我的身份,对我的监督也会更大,这份荣誉对我是鼓励和鞭策。”陈旭说。
其实,陈旭并不想做什么“网红”,他只想做一名“低调”的好警察,多破些案子,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
翻开陈旭的办案笔记,这位想低调的刑警侦破的案件,哪一个也不低调,每一件都是人命关天--
消失的嫌疑人
“没有人会凭空消失,只有还没被发现的线索……”
--陈旭《办案笔记》2013年7月
这是一个蹊跷的案子。
当时,中关村一带接连发生报刊亭被烧毁案件。
第一起案件发生时,监控探头只拍到火慢慢着了起来,没有任何人影,消防员也没有查出现场有助燃剂,以为是一次失火。
两天后,附近又有一家报刊亭着火,陈旭意识到--有人放火。
但调取监控,还是没找到犯罪嫌疑人。只看到起火前,报刊亭附近曾停留过一个人--非常小的模糊人影,隐约能看出穿着浅色半袖T恤和牛仔裤。
为了找到这个人影,白天,陈旭和同事们挨户走访,查找线索信息;晚上,他加班加点,对白天的线索逐一分析,并查看周边监控录像,绘制“嫌疑人行踪图”。
视频里虽然一直看不出嫌疑人的相貌,但他走路有个特点--行走速度不快,身体还有些晃荡。陈旭有了灵感,这很可能是拾荒人员或者醉酒的人。
以姿态寻人!陈旭铺开中关村一带的地图,从上百G的视频里寻找嫌疑人的行踪。只要找到,就在地图标记出来,并标明出现的次数和行走方向。
标记渐渐多了,嫌疑人仿佛就走在陈旭的眼前,只是这个人走得毫无目的,经常来回折返,最奇怪的是,总在过街天桥下“消失”。
“难道是流浪者,就住在天桥下?”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陈旭到每一个嫌疑人“消失”的地方查找线索,果然都有住过人的痕迹。
根据陈旭的“地图”,民警开始在天桥、路口展开蹲守。陈旭一组人就在中关村家乐福十字路口埋伏。
蹲守第一天,还不到一个小时,陈旭就在天桥上看到了那个走路缓慢、晃悠的身影,立刻靠近,实施抓捕。
果然,这就是那个“消失”的犯罪嫌疑人,一个有“纵火癖”的流浪者。
中断的血迹
2014年12月,冬夜,寒风凛冽。
牡丹园附近的一处公园里,一名男子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
陈旭赶到后,仔细勘察现场,线索寥寥,只有地上的血迹。
从现场情况分析,陈旭判断,死者应该和凶手搏斗过。
以死者为圆心,向四周搜寻,果然,地面上又出现一些血迹,呈一条直线,指明了凶手的逃跑方向。
循血追凶。可出了公园,血迹渐渐消失,线索中断。“凶手急于逃离现场,要么是自驾车逃走;要么就是紧急止血,然后去附近坐公交车。”陈旭推理着。
几名同事去调取监控,陈旭继续搜寻附近的公交站台。果然,在站台上,血迹又出现了--这肯定是凶手等车时,伤口又滴出血来!
但距案发时间已经不短了,这个站台可能已经过去十几辆、甚至上百辆公交车,谁知道,凶手上了哪辆车、逃向何方?
陈旭边思索着,边打量着站牌。
医院!一个站名,让陈旭如获至宝,凶手很可能是去医院治伤了。
陈旭赶紧和途经该医院的公交车负责人联系,询问当时停靠过该站的几位司机和乘务员。其中一位乘务员印象深刻:是有一个手受伤的小伙子,上车还特意问,到不到医院。
马不停蹄,陈旭又赶到医院,嫌疑人果然来过。
医院留下了该男子的居住地址,同时,医生还提供了另一个线索:这个男子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这让抓捕变得艰巨起来。“犯罪嫌疑人持刀、还携带艾滋病病毒,如果抓捕时有个意外……”陈旭使劲地摇摇头,赶走不安,他得尽快抓到这个人,避免更多人受到伤害!
根据医院提供的线索,陈旭和同事来到大兴,在嫌疑人暂住的小区外蹲守。这一蹲,就是一天多。
午后,嫌疑人终于出现了,来到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台等车。
陈旭握紧方向盘,启动了车辆、调头、驶过站台,再次确认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陈旭从后视镜盯着嫌疑人,站牌渐渐挡住了嫌疑人的视线,有了盲点。
停车,行动。
陈旭和几名便衣民警下了车,很随意地向站台走去,10米、9米、8米……离嫌疑人越来越近,陈旭突然发力,纵身一跃,扑向嫌疑人,如苍鹰搏兔一般。嫌疑人突然觉得一个阴影袭来,他想喊,但还没出声,就被陈旭扑倒在地,双手反剪,陈旭的手铁箍一般,紧紧攥住嫌疑人的胳膊。
彩虹下的抓捕
“彩虹抓捕照”很美,但这照片的背后,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去年5月22日,一名环卫工人在北五环排水沟中发现了一个洗衣机纸箱,上前清理时,一具女性尸体乍现。环卫工人大惊失色,随即报警。陈旭随重案队出动,赶赴现场展开侦查。
陈旭判断,这明显是弃尸,所以这里不是案发现场,确认女子身份,成了最紧要的问题。
线索逐渐汇集,死者身份确定--这是一名家住海淀知春里某小区的30岁女性。民警立即赶往女子的居住地,确认其家中是案发现场。
死者家属说,事发前还接到过死者一条短信:心情不好,要去外地旅游散心。
陈旭推断,这应该是嫌疑人发的短信,目的是造成被害人失联的假象,并为自己逃跑争取时间。
“绝不能让凶手跑了!”陈旭调取小区电梯、门口的监控录像,寻找犯罪嫌疑人。
“这个人!就是他!”陈旭指着监控录像里的一名男子。监控显示,最初,男子拉着一辆送快递的小推车,小推车上放着一个压扁的纸盒;可当他再次出现在电梯时,纸盒已经立了起来。经对比,纸盒就是发现尸体时的洗衣机纸箱。
锁定了嫌疑人,再追踪小区门口的监控视频,很快找到其驾车离开的影像。
第二天上午11时许,侦查员在一家酒店发现了嫌疑人王某的踪迹。陈旭和同事立即前往酒店,王某从楼梯上走下来时,被民警擒获。此时,距离案发还不到24小时,王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被抓获。
王某交代,他曾经干过快递员,因为赌博欠债,他动了邪念,想起知春里某小区有个客户是单身女性,生活水平很高,就想抢劫她。
但是,王某的目标并不在家,就在王某敲门时,住在隔壁的受害人打开门,王某随即改变抢劫目标,抢劫时,捂住女子口鼻致其死亡。
随后,侦查员带领王某前往几个涉案地点进行指认,此时,天空开始落下雨点。傍晚7时许,当侦查员带着王某前往其暂住地时,雨后初霁,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这一幕被陈旭的同事,用手机定格下来。
高台取证、山间寻尸、截停汽车……陈旭侦破的每一起案件,都可以写成一个“警察故事”,其中有推理,也有疑惑;有勇敢,也曾有过畏惧;有不知疲倦,也有灰心丧气……7年间,陈旭一直在坚持,他已经参与破获各类重大刑事案件300余起,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人,而且始终保持100%的破案率,他也因此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多次。
荣誉加身,陈旭从来没有放松自己,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练习徒手健身。“我们在抓捕时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保持一个好的体魄,就能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彩虹探长”,陈旭挺喜欢这个名号。“我确实喜欢彩虹,因为彩虹最能代表刑警破案之后享受的那种心情。”陈旭形容着,重案队经手的案子,比如杀人、绑架、放火等等,侦破过程就像在疾风暴雨中挣扎、求索,一旦案子破了,就像见到彩虹一样。
一首歌中,这样唱到:“身为一道彩虹,雨过了就该闪亮整片天空,让我深爱的你感到光荣……”
陈旭愿意做这一道彩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