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家每天的垃圾,上海今天开了一场“万人大会”
上海已经很久没有开万人大会了。但今天下午,为了一件大家公认的最难推广的简单工作,上海开了一场特殊的大会。
这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除了设在市委办公厅的主会场,在全市各区各街镇设视频分会场。参会的人员,从市四套班子的一把手,一直延伸到最基层的村居干部,共达万余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别在现场看了一下,市委办公楼里,每个楼面都已经放置了分类垃圾桶;而在人民大道200号的市政府办公大楼,也已设置分类垃圾桶。
对上海来说,垃圾不分类不行了市委书记李强说,生活垃圾分类这件事,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也是一件引领时尚的事。
上海的日均垃圾清运量在2.6万吨左右,什么概念?有人算了一下,把它们堆起来,差不多两三个星期就能堆出一座上海中心。再不推行全程分类,就要垃圾围城了,这样的情形,也不仅仅在上海,国内很多城市都面临相似的困局。
而像日本东京、我国台北这样的城市,垃圾分类早已作出了全球闻名的品牌,反映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度。上海要向他们看齐,要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就必须把一流的垃圾分类作为新的时尚追求。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上海,特别点了垃圾分类这件事,说这是新时尚,要求上海抓紧抓实办好。春节前刚闭幕的市人代会上,高票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19日也已经全文公布了。有了顶层设计,有了法律保障,接下来,就看落地实施。
当然,形成这个新时尚,与到商场里买新衣服,到车行买新车不一样,不是那么轻轻松松就能办到的动员大会上,李强书记特地交了底:这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我们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久久为功的坚韧劲。而现在距离《条例》正式实施,不到5个月时间,各个环节的重点、难点、痛点,需要被全面梳理清楚
比如,无论是末端的垃圾焚烧厂,还是中端环节的垃圾转运车,所有的硬件设施,都必须做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目标要求上,要瞄准回收利用率更高、填埋比重最低瑞典、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填埋的垃圾不过3%上下,大部分都用来回收再利用,我们需要看齐。
又比如,定时定点是确保分类质量的关键一招,而全面撤桶是定时定点的重要前提,这两件事怎么做到位?还能不能用市场化办法倒逼垃圾源头减量?你多制造垃圾,就要多收费;分类得好、减量到位,就有激励这些,都需要动脑筋探索。
当然,很重要的一条是,垃圾分类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务真功、求实效,从短板中寻求突破,以群众评价为衡量标准。李强说,求实效就要抓关键、严法纪,一把尺子、不留口子。
他还特地提到大家吐槽最多的混装混运这件事,明确强调:上海必须把好分类收运关,坚持垃圾不落地、不混装,决不能前端分得很辛苦、后端还是全烧掉。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垃圾革命。怎么开展这个垃圾革命?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