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崔洪建 :应该警惕,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着冷战意味
几天过去,此次会议上各大国之间所展现的合作与分歧言论,仍然成为世界焦点。2月19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评论称,此次慕安会体现出的是美国自身立场在其自身重重矛盾重压下的坍塌,欧洲人违背了自己当初对于多边主义的怀念以及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带来的挑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带着这些问题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展开对话。
澎湃新闻:此次慕安会上,传统盟友美欧之间展现了分歧与对立,尤其在伊核协议等问题上,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应该如何看待?
崔洪建:此次慕安会,是美国一系列活动的高潮,从蓬佩奥访问中东欧国家,到在波兰举行的中东问题部长级会议,再到彭斯慕安会上的发言。我认为今年的这一系列行动表明,美国今年加大了对欧洲施压的力度,主要是以下两个目的,一个是进一步分化欧洲,在欧盟内部制造矛盾,欧盟一直想要在伊核协议问题、美国中东政策上形成统一立场,但是现在美国拉拢一些中东欧国家在跟欧盟和西欧大国唱对台戏,在慕安会这个德国主场的国际会议上,矛盾和分歧暴露的更加充分;另一个目的就是向欧洲施压,今年之内涉及美欧关系的一些列重大问题会有结果,比如说贸易问题,双方是打还是继续拖?在安全问题上,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伊核协议对欧洲安全的影响很大,尽管英法德在伊核协议上想推SPV(特别支付机制),但显然现在欧洲维护伊核协议的能力在减弱,美国也是看准这个时机。眼下,马克龙限于国内事务,英国脱欧前景不明,美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今年上半年在安全问题上压服欧洲,从这次彭斯的发言可以看出,美国来势汹汹。
澎湃新闻:在全球安全层面,我们看到了美、俄包括中国在欧洲的博弈逐渐拉开,默克尔提到“希望中国在中导条约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但中方反对中导多边化”,该如何看待?
崔洪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欧洲对于美、俄以及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的考虑是一样的。欧洲认为这些国家都是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加以约束和限制的大国,《中导条约》实际上一定程度上符合欧洲人所推崇的“基于规则的秩序”,避免大国之间的军备竞争,降低战争的风险。“基于规则的秩序”就是国家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加以规范,欧洲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是一个经济的力量,也是全球安全力量的重要一环,国防军事实力提升很快,这种情况下,欧洲人认为规范美俄的条约就应该也把中国纳入,这是欧洲的基本逻辑。当然,我们自身的发展并不是像美俄一样,我们强了但是我们不霸;再一个我们也不愿意现在就接受这种约束,因为这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我们的发展空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对欧洲的这种诉求我们要予以充分认识,因为站在欧洲的角度它有它的合理性。一方面我们要继续表明我们不会陷入美俄之间的大国争斗中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合作中利益的平衡,尤其在面对欧洲方向开展的安全合作之时,要取信于它,比如说在中国国防政策、国际合作时注重进一步的透明与开放。
澎湃新闻:此次慕安会不再仅仅涉及传统安全、经济,科技,企业层面的话题也体现在各方之间,对此欧洲现在扮演什么角色?
崔洪建:在这个问题上,欧洲现在整个来说,态度是分化的。所谓分化是指两个层面,一种就是那些更看重安全利益和同美国盟友关系的欧洲国家会选边和跟风,相较之下西欧的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政策自主性会更强一些,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不多;另一种就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化和博弈,因为现在即便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政府层面在趋于谨慎和紧张,虽然不是完全迎合美国,但也表达了一些安全关切,而另一方面企业则更会根据市场和技术方面的考虑,考虑到中国一些企业在欧洲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界不会采取政府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说,美国接下来肯定会持续对欧洲施压,这样也不排除欧洲国家未来会出现一些政府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干涉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安全上的防范和监控。对于我们来说,期待不要太高,应力求稳住局面。
最重要的是,欧洲人应该警惕和意识到,现在在欧洲上空整体出现的这种气氛,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冷战的意味,就是说政治和安全为已经扩散外溢、非常大的干扰到了经济、人文、人员往来这些领域。如果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欧洲就会不幸沦为新的“战场”,欧洲应该找到自己的立场,不能盲目的追随美国意图,实际上美国利益和欧洲利益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澎湃新闻:未来,慕安会的角色会继续上升吗?
崔洪建:不确定。慕安会最早诞生于冷战时期,最早的功能实际上是协调和密切美欧关系,到冷战结束之后,慕安会则开始具有全球意义,想做成安全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当前的国际安全局势继续分化下去,比如出现了所谓“阵营”之分的话,那慕安会的功能和作用又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