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6000个 每个亏五角 一元馒头亏本为啥继续卖?
日均6000个,周末上万个,每个亏五角
一元长条馒头长约35厘米,重约400克,半个脸盘子粗
▲买馒头的人很多
袋里装着一元馒头
▲准备蒸馒头
▲一些工序靠机器完成
▲工作人员加紧制作馒头
3月1日,重庆洋人街开始搬迁。这个原本坐落于南岸弹子石的公园,即将分批次搬迁至涪陵红酒小镇。
在很多人心中,一元馒头是洋人街的代名词之一。很多人提到洋人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一元馒头。
前日,洋人街一元馒头店前仍然排着长队。洋人街即将搬迁,一元馒头却将留下,作为这条特色街道的见证。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郝树静 实习生 但佳瑶 摄影报道
一个馒头一家三口吃得饱
洋人街美心一元馒头店,大老远就看到一列长长队伍。排队的,有六七十岁住在附近的老人,也有十七八岁游客。
馒头店店员告诉记者,不知是不是因为洋人街即将搬迁的原因,最近来买馒头的顾客一下子增多了,周末的话,一天能卖上万个馒头。
“有些顾客每天固定来买馒头。这样大一个馒头,可以让一家三口吃饱。”洋人街美心一元馒头负责人黄昕对记者说,一元馒头推出市场10年,也是带火洋人街的元素之一。
“早期来洋人街玩的游人不多,入驻商家也少,景区内也找不到适合餐厅,公司商议推出一种便携食物,让游客来玩时顺手买一些。”黄昕说,一元馒头的诞生,便来自这个想法。没想到,一元馒头推出后,不仅解决了景区餐饮问题,擀面杖般大的馒头还成为了洋人街的一张名片。
记者发现,这里的一元馒头,和住家楼下食品店买的馒头相比,起码大4倍。
因为每天都有游客甚至附近居民前来购买,一睹传说中一元馒头的风采,一元馒头店也成为洋人街热门景点。后来,洋人街一元馒头风头更盛,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很多照片都是和馒头合影比脸小的游客。
份量价格10年都没变
起初,美心馒头生产线只有一条,还是在一个简单房间里。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增至3条生产线。游客站在重新装潢的店面外,可以通过透明橱窗玻璃,看见馒头的加工过程。
据介绍,现在,一元馒头销量大概一天6000个左右,在2008年后的巅峰期,一天能卖5万个。“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这句话也曾风行一时。
需求太大,成为一种烦恼。“一天耗费两吨面粉,节假日翻倍,24小时加工。”黄昕说。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成本增加,一元馒头很快出现亏损。“2008年50元一袋面粉,现在涨到100元一袋,每个馒头的成本达到1.5元。”黄昕说,摆在一元馒头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涨价,要么减少分量。
网上也不断发出质疑:“不涨价的美心一元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老板能顶得住吗?”
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决定推出豆沙馒头、杂粮馒头、糍粑块等衍生产品,把衍生产品赚的钱用来补贴生产馒头,让一元馒头不涨价不减量持续发展。“虽然卖一个馒头亏五毛,但是由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利润填补了。”黄昕说,此举让一元馒头价格和个头都固定了下来,10年未变。
不合格馒头做饲料喂鱼
10年过去,一元馒头10年如一日。黄昕告诉记者,一元馒头在坚持一元价格和品质同时,生产工艺不停改良,还形成了独门配方,应对不同季节特点。
“有一次,供应商提供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时,本该饱满的馒头瞬间就缩紧了。”黄昕说,对于这种不合格产品,店里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洋人街有鱼塘,不好的产品都做成饲料喂鱼,绝不卖给顾客。”
现在,围绕美心一元馒头的洋人街食品线,员工超过100人。“新员工需要接受专门的馒头生产培训,老员工也要定期考核,公司还派人去日本学习食品机械和管理。”黄昕说,一元馒头的背后,有一套专属的工匠精神。
原店附近继续卖 承诺一直不涨价
洋人街即将搬迁,作为一元馒头走红的起源地,美心一元馒头店也会在原店址附近200米的商业街继续开张。
“我们向所有人承诺,一直不涨价。”黄昕说,一元馒头将以一元价格坚持下去。背后的原因,是公司人的社会责任感。
“来我们店的顾客,很多是普通家庭的大叔大妈,一个馒头就可以让他们一家人吃饱。馒头店每天一开门,他们就来购买,如果我们涨价了,大家肯定有意见。”黄昕说,一元馒头店营业10年,累计卖出上亿个,就是受到大家欢迎的结果。
在黄昕眼里,前来买一元馒头的人,有的开豪车,有的坐公交,有的步行,大家没有尊卑之别、贵贱之分,一元馒头只是一种填饱肚子的食物。在游客心中,一元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还是玩具,是一种快乐的打卡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