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度,我们要提前想好什么该帮、什么不该帮
【文/ 毛克疾】
我个人观察中印关系,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和方面。
首先是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叶海林老师。这话怎么说的呢?印度是中国次要战略方向上的主要挑战。
中国有哪几个主要战略方向?
中国的东边是西太平洋,这一方向上的矛盾就比较多了:黄海方向,朝鲜半岛;东海方向,有中日领土争端问题;台湾海峡方向,有台湾问题;然后是南海问题,牵扯到与诸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东边的这四个因素互相连结,互相联动,而且它们的背后都是美国。这是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因素所决定了的。所以我们很明显就能得出结论,中国的东方,即西太平洋方向是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
那我们向北、西北望呢?在北方欧亚大陆方向,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互信的等级是非常高的。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又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等各种各样的安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联系。所以可以说,北方欧亚大陆方向是中国目前最具有稳定性的一个方向。
在东边和北边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剩下一个方向,那就是我们的西南方向。它既不像北方那么稳定,也不像东边存在那么多危机,时时刻刻都可能爆发障碍,所以很自然地,西南方向就成了我们的一个次要战略方向。它搞得好,可以协助主要战略方向上的进展;搞得不好,虽然有可能危及中国,但也不会产生特别大的伤害。
然后我们发现,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方向上的唯一霸主,所以它就成了中国次要战略方向上的主要挑战。对于印度究竟是合作者、竞争者还是敌人的判断,就成为中国在这个方向上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从主观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当然希望印度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因为它客观上是竞争者,这没办法改变,但是我们要避免它成为敌人,尽量使它成为合作者。这是中国的一个基本愿望,是始终如一的。
中国在印度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越来越重要。包括中印是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的创投企业是印度国内最具活力的一波企业,像印度大的手机APP、新兴的新媒体网络,TMT(电信媒体科技)这一块,中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关系就跟中国跟韩国、中国跟日本关系比较像,有一定的产业互补关系。所以中国的企业在印度工业化过程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现在莫迪政府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2019年印度要进行大选。印度最大的问题,第一是通胀问题,因为这个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第二个跟中国关系比较大,就是创造就业的问题。创造就业怎么创呢?要投资,投资进来后建立工厂,大家就有工作了,就业解决了(政府)支持率自然就高了。
印度现在的正规就业其实是非常少的,但是中国到印度投资的企业基本上创造的都是正规就业,比如小米、华为在印度建立了这么多新的工厂,这些工厂为印度创造的就业是极其宝贵的。在印度的几个主要比较大的工业区,比如德里附近的诺伊达和古尔冈,你会发现中国企业非常多,而且中国企业雇佣的当地的印度工人也是非常多。
莫迪上台以来,虽然他的口号是经济发展,但我们发现他真正落脚到就业创造上的,做的是非常不够的,大家是不满意的。最近就有几个民调数据表明,大家对莫迪在创造就业这事上是比较失望的。在这个时候,印度对中国其实是有所诉求的。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选举之前一年,中印关系有一个比较大的回暖过程。
尤其是在2017年的洞朗对峙之后,印度发现中印之间老这么僵着,对它也没有特别大的好处,中印对峙对印度的整体态势并没有直接的帮助。美国虽然远远地在叫好,但如果中美真的发生矛盾,印度离中国更近,美国离中国较远,所以还是印度吃亏。与其这样,还不如跟中国保持一个比较密切、还过得去的关系。
我个人猜测,最近中印关系回暖明显,有很大的选举成分在。因为毕竟中国的资本、厂商在印度声势越来越浩大。而且印度想要真正地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只要落脚到创造就业、产业升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重要的真正关系到印度经济的中长期命运的事情上来,中国都是绕不过去的。
有人说日本、韩国行不行?日本、韩国的体量对印度市场来说,那都是不匹配的。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中国产品的适销性在印度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中国的流水线、中国的产品、中国的管理经验,以及对付十亿级别市场的经营经验,那都是无可取代的。任何头脑清醒的印度决策者,当他严肃地考虑国内政治的时候,都绕不开中国这个因素。
所以说,考虑到这些因素,它势必会和中国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往来关系。
这也对中国有一个提示。我们如果期待印度全心全意地投入“一带一路”,那是很难的。印度知道中国希望它加入“一带一路”,所以印度就可以拿“一带一路”来讹诈——“你加入我,你全心全意地为我背书,我就给你提供条件”。它自认为了解中国好面子这个特点,所以经常拿这事情来交换、要挟。
我们同时也发现,即使印度不加入“一带一路”,该做的生意,两个国家还得做。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中印交往中,“一带一路”已从原先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变成了现在两边都比较淡化的一个因素。你想想看,印度虽然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开会叫它也不来,派几个民间人士过来,但无论如何,它还是我们亚投行最大的贷款国。
所以说,我们两方都有默契,我不需要你的什么承认,我也不接受你的要挟,但我们两国该做的生意还得做,所有的东西照常处理。
我觉得我对中印关系是采取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中印关系坏不到哪里去,印度也知道,犯不着跟中国撕破脸皮。所以,我们只要抵住印度的讹诈,以理服人,问题都不大。但是,同时也不应对印度寄予过高的期望。我们应该吸取一些美国的教训,对印度施以恩惠,印度未必会回礼、回报。
第二就是,我们中国在对印度进行经济合作和经济建设的时候,也同样应该吸取美国的经验,吸取先进国家帮助后进国家的经验。
毕竟印度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唯一一个十亿人口级别的经济体。这样的国家一旦追随中国的轨迹进入工业化,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什么产业该帮,什么产业不该帮,什么基础设施该做,什么基础设施不该做,什么样的企业该收购,什么样的企业该抵制,都要想得清清楚楚。
我们应该提早做好战略布局,针对印度未来的工业化前景做出预判,尽量地把更多的战略因素考虑在经济交往中,保持印度至少不成为中国发展崛起的一个阻碍,但也不期待它能够对我们施以助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